你好,學員,稍等一下
某工業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2019年5月購銷業務如下: (1)購進生產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為23萬元,2.99萬元,專用發票當月通過認證并申報抵扣,另支付運費(取得發票) 3萬元。 (2)購進鋼材20噸,已驗收入庫;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為8萬元、1.04萬元, 專用發票當月通過認證并中報抵扣。 (3) 直接向農民收購用于生產加工的農產品一批,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為42萬元。 (4)以托收承付方式銷售產品一批,貨物巳發出并辦妥銀行托收手續,但貨款未到,向買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銷售額為42萬元。 (5)將本月外購的20噸鋼材移送本企業修建的產品倉庫。 (6)期初留抵進項稅額為0.5萬元。問題:計算該企業當期應繳納的增值稅額
1、某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20年1月份購銷業務如下:(1)購進生產原料一批,已驗收入庫,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為2萬、3.91萬元;(2)購進原料鋼材20噸。已驗收入庫,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為8萬元、1.36萬元;(3)直接向農民收購用于生產加工的農產品一批,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為42萬元:(4)銷售稅率為13%的產品一批,開取增值稅專用發票42萬元;(5)上期未抵扣的進項稅額1萬元。
1.某工業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9年7月購銷業務情況如下:(1)購進生產原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是23萬元、2.99萬元,專用發票當月通過認證并申報抵扣。另支付運費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運輸費3萬元,增值稅0.27萬元。2.購進鋼材20噸,已驗收入庫;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是8萬元.1.04萬元,專用發票當月通過認證并申報抵扣。(3)直接向農民收購用于生產加工的農產品一批,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為42萬元。(4)以托收承付方式銷售產品一批,貨物已發出并辦妥銀行托收手續,但貨款未到,向買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不含稅銷售額42萬元。(5)期初留抵進項稅額0.5萬元。要求:計算該企業當期應納增值稅稅額。(12分)
一)一般計稅方法——增值稅計算【綜合案例】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21年6月份購銷業務如下:(1)購進生產原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是23萬元和2.99萬元,已驗收入庫;另支付運費3萬元(不含稅),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2)購進鋼材20噸,已驗收入庫;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是8萬元和1.04萬元;(3)直接向農民收購用于生產加工的農產品一批(深加工),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為42萬元;(4)銷售產品一批,貨已發出并辦妥銀行托收手續,但貨款未到,向買方開具的專用發票上注明銷售額(不含稅)為92萬元;(5)將本月外購的20噸鋼材及庫存的同價鋼材20噸,由于管理不善發生火災,全部燒毀。(6)上期期末留抵增值稅稅額為0.5萬元要求:計算該企業當期應納增值稅
某工業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9年7月購銷業務情況如下:(1)購進生產原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是23萬元、2.99萬元,專用發票當月通過認證并申報抵扣。另支付運費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運輸費3萬元,增值稅0.27萬元(2)購進鋼材20噸,已驗收入庫;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款分別是8萬元,1.04萬元,專用發票當月通過認證并申報抵扣(3)直接向農民收購用于生產加工的農產品一批,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為42萬元(4)以托收承付方式銷售產品一批,貨物已發出并辦妥銀行托收手續,但貨款未到,向買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不含稅銷售額42萬元(5)期初留抵進項稅額0.5萬元要求:計算該企業當期應納增值稅稅額(或留抵稅額)
請教下,金蝶軟件,點現金流量表哪些科目流入流出要手動點
社保增員減員怎么操作
收到政府撥付的創業啟動資金(領軍企業),專款專用類的,有簽約協議(存在違約可能收回啟動資金的可能),怎么入賬,后續使用該資金支付研發費用,員工工資,報銷,怎么賬務處理,什么時候可以轉入營業外收入?
您好,我想再電子稅務局上打印固定資產的發票,在哪里打印
老師生產部的工作服屬于制造費用吧?
老師,請問,月末結轉銷售成本的數據是怎么計算來的???
第1問 計算股價上升 期權C到期日價值 空頭看漲 不應該是-Max(54-39,0)=-15嗎 答案為什么是15
老師,留抵稅額到底放到那個應交稅費的二級科目是正確的?
老師你好,我問一下匯算清繳這個營業收入提示和上年營業收入有50%上的差異變化,這個有問題?
老師好:咨詢下,增值稅銷售額,不同類型的可以相互抵銷嗎?比如一個是營業外收入,另一個是主營業務收入,紅字+藍字這種形式?公司是小規模 需要判斷是否超過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