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學員,具體哪里不清楚
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主要生產和銷售洗衣機,2019年9月有關經濟業(yè)務如下:(已知增值稅稅率為13%)(1)購進一批原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金額為50萬元,增值稅為6.5萬元;支付相關運費,取得增值稅普通發(fā)票注明的金額為2萬元,增值稅為0.18萬元。(2)接受股東投資轉入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金額為100萬元,增值稅為13萬元。(3)購進低值易耗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金額6萬元,增值稅為0.78萬元。(4)銷售洗衣機一批,取得不含稅銷售額200萬元,另外收取包裝物租金1.13萬元。(5)采取以舊換新方式銷售產品,新產品含稅售價為7.91萬元,舊產品作價2萬元。(6)因倉庫管理不善,上月購進的一批原材料全部毀損,該批原材料的采購成本為10萬元(進項稅額已抵扣)。要求:(1)當期銷項稅額(2)當期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3)應納增值稅
某企業(yè)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一般稅率13%,20×1年4月有關生產經營業(yè)務如下: (1)月初外購貨物一批,支付增值稅進項稅額45萬元,下旬因管理不善,造成該批貨物一部分損壞,經核實造成10萬損失; (2)外購的動力燃料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30萬元,一部分用于應稅項目,另一部分用于免稅項目,無法分開核算; (3)銷售應稅貨物取得不含增值稅銷售額900萬元,銷售免稅貨物取得銷售額400萬元。 要求:計算該企業(yè)當月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
6.2 某企業(yè)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一般稅率 13%,20×1年4月有關生產經營業(yè)務如下: (1) 月初外購貨物一批,支付增值稅進項稅額45萬 元,下旬因管理不善,造成該批貨物一部分損壞, 經核實造成10萬損失; (2) 外購的動力燃料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30萬 元, -部分用于應稅項目,另一部分用于免稅項 目,無法分開核算; (3)銷售應稅貨物取得不含增值稅銷售額900萬 元,銷售免稅貨物取得銷售額400萬元。 要求:計算該企業(yè)當月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
E公司(一般納稅人)6月份有如下業(yè)務:(1)月初外購3#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進項稅額26000元,因管理不善,部分發(fā)生霉爛變質,經核實損失部分占該批材料的30%。(2)外購4#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進項稅額65000元,一部分用于增值稅應稅項目,一部分用于免稅項目,無法分別核算。(3)銷售6產品(應稅貨物)取得不含稅銷售額90000元,銷售8產品(免稅貨物)職得銷售額30000元。要求:計算E公司當月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
1.某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22年4月發(fā)生如下業(yè)務:(1)購進原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金額100萬元。(2)購進家具一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金額4萬元、稅額0.52萬元,其中當月將該批家具的20%用于職工食堂。(3)銷售貨物一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不含稅金額300萬元。(4)銷售貨物一批,開具增值稅普通發(fā)票,注明價稅合計金額226萬元。(5)從農民手中購進免稅農產品,收購憑證注明買價30萬元,該批農產品當月全部用于生產13%稅率的貨物。計算:(1)業(yè)務1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2)業(yè)務2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3)業(yè)務3應計算的增值稅銷項稅額:(4)業(yè)務4應計算的增值稅銷項稅額:(5)業(yè)務5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
行政單位員工去黨校學習的培訓費和差旅費能直接轉賬給個人嗎?
行政單位支付給員工個人的差旅費能直接轉賬給個人嗎??
生產企業(yè) 如果3月有出口收入,已經開具出口發(fā)票,申報了增值稅, ①3月的免抵退稅是否可以先不申報,等到時候跟以后月份,例如(4或者5月份)的免抵退稅一起申報呢 ②還是說申報了當期的增值稅,就一定要申報免抵退稅 ③如果是那種超期申報的(超次年4月),是否可以跟正常申報的,一起申報退稅
發(fā)現一張取得的切割機發(fā)票不是我公司的購買的,怎么處理
公司轉讓了,之前的賬還有用嗎?還是以后的賬0申報
匯算清繳時,假如2024年的業(yè)務招待費需要調增10000,補交稅10000*5%=500,小規(guī)模公司,小企業(yè)會計準則。能不能在4月份做賬務處理,借:所得稅費用 500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 500,需要改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嗎
老師,公司簽訂進項銷項合同有啥作用呢?
老師,有增資協(xié)議模板嗎?
這個付款期限和提示付款期限,還有提示承兌期限這 3 個都是什么意思
企業(yè)所得稅加:特定業(yè)務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這一項的金額是自己填報的,還是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如果是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請問這個數據的依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