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會計制度計提折舊分錄
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財務會計:
借: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政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范圍
(一)確認單位的核算基礎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我國政府事業單位的會計改革正在不斷推進,現階段我國政府事業單位會計正處于權責發生制逐步引入到位的階段.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要求,在對單位資產、負債、凈資產以及收入費用等進行核算時都需要實行權責發生制,而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則明確了會計確認基礎的選擇:首先,對于一般的核算都采用收付實現制,但是對于涉及到經濟業務的核算則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實行權責發生制;其次,要根據行業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選擇確認基礎,大多數的單位處于績效管理與成本核算的需求選擇權責發生制.通常來說,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選擇權責發生制的政府事業單位針對固定資產都需要進行計提折舊處理.
(二)確認單位的固定資產范圍
從綜合層面來看,一般單位的固定資產在設備方面主要包括專用設備一般設備,其中一般設備與專用設備的區分主要在于單位價值,前者為1000元以上,后者為1500元以上.考慮到我國各政府事業單位的規模存在差異性,如果在設備標準上實行一刀切,那么不僅不利于規模比較小的單位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無形中還增加了規模比較大的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工作量.因此需要針對能夠實現自行收支的規模較大的單位為了便于開展固定資產管理,需要提高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而維持小規模單位價值標準的不變.這種層次化的固定資產范圍確認方式,能夠提升對固定資產科學管理的水平.
(三)確認可以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固定資產都需要進行折舊處理,根據新固定資產準則的相關規定,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等都不屬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范圍.在政府事業單位中采購固定資產的經費大多出自于政府財政撥款,或者是在政府財政撥款與上級主管部門撥入共同支持下進行的,并沒有很強的經費自主能力,對于這種情形的單位固定資產,可以不進行計提折舊處理.政府事業單位還可以在綜合考慮單位性質的基礎上對于應用數量比較大的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時提高標準,比如說在高等院校等科教事業單位中,教學儀器與實驗器材不僅使用的頻率高,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也比較快,為了滿足教學與研究的要求,就需要提高這類固定資產的折舊標準.總的來說,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時需要從單位價值與使用年限標準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而考慮使用年限標準時,還需要明確服務潛力或提供經濟利益的期限,對發生的有形或無形損耗進行提前預計,判斷是否存在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
(四)確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與固定資產相關的服務潛力或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相關聯,一旦確認后不能在進行隨意變更.目前在我國政府事業單位中進行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時常常采用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其中工作量法則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來進行計提折舊,工作量比較大.年限平均法雖然說使用起來比較簡單,適用的范圍也非常廣,但是也要看到,直線法并不能對單位的凈資產進行正確反應,會造成不良后果.
新政府會計制度計提折舊分錄如上,根據固定資產所屬的部門或是用途不一樣,它最終入賬的科目也不同.事業單位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上是有很多內容,也不能用普通企業計提折舊的做賬模式,具體可以多關注網站相關內容更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