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是需要做相應的會計分錄的,摘要可以寫“本期免抵退稅申報,有應納稅額,無期末留抵稅額”。 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這個子科目的余額不需要額外處理,它會在后續的會計期間繼續參與相關的賬務核算。該科目用于核算企業按照“免、抵、退”辦法計算的出口貨物的免抵稅額,即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減內銷貨物應納稅額的部分。 在以后的會計期間,如果企業繼續有出口業務和內銷業務,這個余額會與新發生的業務相關稅額一同進行核算,以確定每期應繳納的增值稅額或可能產生的退稅情況。
請問老師,我公司出口征收率和退稅率一樣,關于內外銷售出口業務的問題,退稅是不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有當月有留抵額,留抵額小于應出口退稅額的部分就做退稅;第二種是沒有留抵額,那應出口退稅的部分就作為免抵額,抵內銷應繳納增值稅額,來計算當月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這樣理解對嗎
老師,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申報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增值稅期末有留抵稅額且大于免抵退稅額,才取小的數來退稅是嗎?那么退稅后期末留抵稅額的這個數還能留給下個月增值稅那邊抵扣嗎?
我翻百度了的,發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等于當期免抵退稅額減去當期實際應退稅額。覺得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是等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減去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但是這張圖片顯示出口遞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等于免抵退稅額與實際退稅額相加,這個為什么,免抵退申報表上顯示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等于955194.84,應退稅額是423070.78,免抵稅額是532124.06.希望老師幫分析一下
老師,生產企業出口一臺設備20萬人民幣,增值稅和退稅率都是13%,本月沒有增值稅留底,沒有內銷。次月免抵額2.6萬。銷售分錄怎么做,次月免抵額分錄怎么做。然后做完賬,明細應交稅額-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借方有數2.6,應交稅額-增值稅-出口退稅貸方有數2.6到最后怎么能平
我們是一家生產型的出口企業,沒有內銷,然后我們為了平衡稅負,每月免抵退稅額和應退稅額有一個差異,請問這個差異是做到應交稅金-出口退稅遞減內銷產品這個科目嗎?
提供的發票不夠實際報銷多了,這種情況下正常嗎?
老師,我們酒店是一般納稅人,搭建了一些小規模的公司(其中有個物業公司)這個物業公司是小規模,酒店把保潔人員和維修人員分到了物業公司,我現在物業公司給酒店開票,具體怎么開? 每個月主要就是保潔和維修,我開票大類開現代服務還是生活服務?我查百度,說是物業公司給企業提供的保潔服務屬于現代服務,那幾天問學堂老師都說是生活服務,我有點不確定
老師[玫瑰] 有稅收分類編碼嗎?發一份給我
老師,我們公司注冊資金50萬,實交了58萬,多實交的8萬可以退回銀行卡嗎
老師噴繪制作開票屬于什么
老師,你好,報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我采集人員信息,是選雇員還是其他的
長期待攤費用,款項分期支付,發票也是分期開。這種情況攤銷怎么攤?
老師,我們的車折舊到最后要賣掉了,最后給別人開票,那我內容開什么?
老師,電子稅務系統里擔任某公司財務負責人,沒有登過該公司電子稅務系統,沒有報過稅,如果該公司出事了,財務負責人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計提增值稅和結轉增值稅是一樣的嗎
那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的余額呢,也是不需要處理的啊?
嗯 這個不需要處理的
出口退稅時候報關單是CIF價 在做憑證時候是借應收賬款(CIF價)貸主營業務收入(FOB價)其他應付款(運保費) 那最后這個其他應付款的運保費怎么平啊 代收代付的這筆運保費,對方客戶打款來按照cif價格打來的,看到有的老師回答沖減收入很不理解
在出口退稅業務中,當報關單為CIF價時,企業通常會按照CIF價全額確認收入,并將運保費作為單獨的支出項目進行處理。 “其他應付款”中的運保費最終通過支付給客戶指定的貨代或運輸公司來實現平賬。 關于沖減收入的做法并不常見,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當地稅務部門的要求來決定是否適用。
謝謝老師
滿意請給五星好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