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發票(普票)通常不能用于抵扣進項稅,因此如果B公司只開普票,A公司將無法申請退稅。這是因為退稅通常需要與出口相關的增值稅發票作為支撐文件。 如果B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專票),雖然這通常是可以抵扣進項稅的,但問題在于A公司是以工貿一體的形式運作,稅局系統可能不認可A公司將B公司開具的成品包發票作為半成品進行加工再出口。這是因為稅局系統通常會根據發票內容、企業類型以及出口產品的實際加工情況來判斷是否允許退稅。
請教下關于進口業務。進口報關單上境內收貨人A 和消費使用單位B是不同的兩家公司, 并且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的繳款單位寫了境內收貨人的公司A。 我們問過第一家財務公司,他們的解釋說,因為B是“消費使用單位”, 才真正擁有貨物所有權。 如果繳款書開給A, A因為沒有貨物所有權,即使進項稅繳款書開給A,但A也不能享有進項稅抵扣。 這樣的說法對嗎? 另外,我們又咨詢過第二家財務公司,另一種說法是: A可以不充當“純代理”(即進口買賣的業務實際是B在做,不是A來做); A應該要充當“代理進口”,然后做經銷銷售給B,相當于對境內銷售,再給B開具國內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這樣的話,A就可以用海關開具的”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的進項稅,來抵扣銷售開具給B的國內專用發票上的”銷項稅“? 上面哪個說法對?
老師你好,我想咨詢一個問題,我現有AB兩個公司,A是生產性企業,B是商貿企業。平時都是A負責生產,然后賣給B負責出口,退稅。然后B公司現在接到這么一張訂單,是客供材料的訂單,客戶C要求這批出口商品中的一個小零件用他的客供材料,B公司不需要付任何費用購買,但進口該批客供材料的時候B公司在單一窗口交了關稅和增值稅,有繳款書。然后B公司是幾個人的那種銷售公司,不具備加工生產能力的,這批客供材料直接運到A公司,由A公司去組裝,然后做好后賣給B公司,B公司再出口賣給客戶C。這種情況,AB公司的賬務應該怎么操作?咨詢稅局,當地稅局說10年內都沒見過這種情況
我司為自貿區企業是A ,國內供應商是B,國外客戶是C C從A處采購商品(美元結算),A從B進貨(美元結算),由B出口,A提供給 C清關手續,提單在路上更改發貨人和收貨人,這個業務在財務和稅務上如何合規合法呢? 這個業務模式看起來像是一種轉口貿易,也就是A公司作為貿易中介,B公司作為實際出口商,C公司作為最終買家。在財務和稅務上的合規性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發票問題:A公司從B公司采購商品時,B公司應向A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A公司再將商品賣給C公司時,也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2. 稅務問題:B公司作為出口商,其出口的商品可以享受增值稅退稅政策。A公司作為貿易中介,其收入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3. 外匯管理問題:A公司收到C公司的美元付款后,需要按照中國的外匯管理規定,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同
老師,我有一個出口退稅方面的問題需要咨詢您,A公司向B公司采購成品包,由A公司購買一批裝飾材料一起包裝后出口,B公司需要如何開發票,A公司才可以正常退稅?據我了解的信息,如果B公司開普票,A公司是不可以申請 退稅的,因為普票不能抵扣進項稅;如果B公司開專票,它開的成品包,A公司是屬于工貿一體的,在稅局系統上應該是不認可A公司將此部分成品包的發票作為半成品進行加工再出口的。
老師,我有一個出口退稅方面的問題需要咨詢您,A公司向B公司采購成品包,由A公司購買一批裝飾材料一起包裝后出口,B公司需要如何開發票,A公司才可以正常退稅?據我了解的信息,如果B公司開普票,A公司是不可以申請 退稅的,因為普票不能抵扣進項稅;如果B公司開專票,它開的成品包,A公司是屬于工貿一體的,在稅局系統上應該是不認可A公司將此部分成品包的發票作為半成品進行加工再出口的。
收到城鄉大病醫療賠款會計分錄
老師新成立的小規模納稅人簡易確認式通用報表帶出的工會經費申報繳納了本月怎么做會計分錄
老師新成立的小規模納稅人簡易確認式通用報表帶出的工會經費申報繳納了本月怎么做會計分錄
老師,公司購買汽車開具的發票上的公司和后來支付車貸的公司名稱不是同一個,怎么做賬
企業注銷后,資產負債表上未分配負數,剩余一點資金為投資款虧損后的所有者權益一直未分配掉,不牽扯稅務問題了,可以暫時不處理嗎?
老師好,22年4月做未開票收入,8月開票做收入,25年3月查出22年8月未做紅沖,跨年了會計分錄如何做?申報表如何填?
我司為外貿企業,用于出口退稅的購進發票金額要交買賣合同印花稅嗎
老師 去年暫估了成本 能用今年2.3月份的工資沖減嗎?
老師好小規模納稅人扣繳端申報工資8千個稅90元90元公司承擔這個怎么工資個個稅做會計分錄?
2023,2024,均有一筆研發支出,均約20萬。以前會計忘記結轉到管理費用了。 2025年一月也同樣一筆同等金額的,我1月末,結轉到了管理費用。請問:2+3季度,我分別把2023+2024年該結轉未結轉的結轉到管理費用下,可以嗎?我們小企業準則,以前年度都是虧損 0收入。今年開始銷售了(這樣分開不同季度轉管理費用,每個季度數據比較一致,波動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