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稍等,解答過程中
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預計會持續盈利,各年能夠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2017年利潤總額為800萬元,當年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包括以下事項:(1)取得國債利息收入80萬元;(2)因違反稅收政策罰款40萬元;(3)交易性金融資產價值變動收益60萬元(即:2017年年末將原賬面價值200萬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其公允價值調為260萬元);(4)本期提取存貨跌價準備200萬元(即:2017年年末將原賬面價值2200萬元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00萬元,計提跌價準備后存貨的賬面價值為2000萬元):(5)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100萬元(即:2017年年末預計因產品質量保證費用而形成的負債100萬元)
綜合例一[資料] 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預計會持續盈利,各年能夠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2017年 利潤總額為800萬元,當年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包括以下事項: (1) 取得國債利息收入80萬元; (2)因違反稅收政策罰款40萬元: (3) 交易性金融資產價值變動收益60萬元(即: 2017年年末將原賬面價值200萬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其公允價值調為260萬元) : (4)本期提取存貨跌價準備200萬元(即: 2017年 年末將原賬面價值2200萬元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00萬元,計提跌價準備后存貨的賬面價值為2000萬元) : (5) 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100萬元(即: 2017年年末預計因產品質量保證費用而形成的負債100萬元)。
甲企業是增值稅時一般納稅人,2020 年利潤總額為76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萬25% 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該企業當年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之間差異包括以下事項: (1)國債利息收入50萬元: (2)稅款滯納金 50萬元; (3)交易性公允價值增加60萬元: (4)提取存貨跌價準備200萬元; (5)因售后服務預提費用1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甲企業 2020年度當期的應納企業所得稅. (2)計算甲企業2020 年度遞延所得稅費用。 (3)計算甲企業2020 年度利潤表中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 (4)對甲企業確認的所得稅費用進行賬務處理
某企業2021年末利潤總額1500萬元,稅率25%。經檢查存在下列差異:(1)國債利息收入200萬元;(2)超標準的公益性捐贈150萬元;(3)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取得成本200萬元,期末的賬面公允價值為250萬元;(4)某項存貨的取得成本為300萬元,計提跌價準備60萬元,該存貨在當期出售;(5)企業當期針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120萬元。假設當期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余額均為零,企業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均能夠轉回。要求:核算該企業2021年度的所得稅費用。
2、甲公司2021年度利潤總額為800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為20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為10萬元。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定該公司不存在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預計在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差異。該公司當年與所得稅核算有關的會計事項如下:①1月8日,以200萬元取得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的股票投資,年末該股票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00萬元。②年末存貨賬面余額為2500萬元,經測試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2400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③因售后服務確認預計負債110萬元。④確認國債利息收入60萬元。⑤支付稅收滯納金、罰款50萬元。要求:(1)計算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2)分別確定①、②、③會計事項中產生的暫時性差異的類型以及金額,然后計算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費用。(3)編制與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單位以萬元計)。
我今天上班時間,幫這個老板算辦了一點兒私事吧,老板給我發了一個五一快樂小紅包,要不要領呢[笑臉]
請問速達軟件安徽省阜陽市聯系方式有嗎?
老師,國稅局5月幾號上班?
生產出口企業,原材料都是國內的,什么樣的海運費發票不能所得稅前扣除,如何區別?
企業本年累計利潤總額為負數的情況下,也要計提所得稅嗎?是不是按照利潤總額的金額乘以稅率計提遞延所得稅啊?
生產出口企業,全不是進口原材料的企業,出口發生的海運費,分幾種情況處理?如果有海運費發票,是不是意為著就是有賣方負擔,可以所得稅前扣除,如果按照FOB價出口,是不是不會有海運費的發票?
你好,老師我們公司去年11月份報增值稅的時候有收入,但是到了報季度報表的時候忘了填收入金額,怎么辦呢?
老師,個體戶老板,在另一家公司有工資的收入,但是一年不超過12萬,還需要做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么
老師,房產稅貸方余額2分錢咋調賬,調到哪個科目
殘保金匯算清繳要算在A105050應付職工薪酬-工資里面嗎
應納稅所得額=800-100+60-80+100-120=900 應交所得稅=900*25%=225 遞延所得稅資產=(100+120)*25%=55 遞延所得稅負債=80*25%=20 所得稅費用=225+20-5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