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增值稅附表1上面有免抵退稅欄,申報在那里。 先報完增值稅才能報出口退稅,在電子稅務局上申報出口退稅
32.某自營出口生產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的征稅稅率為13%,退稅稅率為11%。2019年9月有關經營業務為:購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價款200萬元,外購貨物準予抵扣進項稅額26萬元通過認證。當月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100萬元。上期末留抵稅款6萬元。本月內銷貨物不含稅銷售額100萬元,收款113萬元存入銀行。本月出口貨物銷售額折合人民幣200萬元。要求:計算該企業當期的“免、抵、退”稅額。
老師你好,外貿企業購買了原材料,作價銷售給加工廠加工,加工廠將產品加工好后給外貿企業開的是成品的發票。原材料和加工費一起是6萬多的,但是因業務和報關未溝通清楚。報關只報了加工費的金額出去,造成進項與出口相差3.6萬。這種情況應該怎么退稅呢?會有什么風險呢?
老師好,每個月做賬的順序是不是應該先把增值稅進項發票在電子稅務局上進行勾選認證,然后打出來,根據所有進項、銷項在軟件上做分錄,人員工資、報銷費用這些做完以后,先不要點結轉。根據進銷先把電子稅務局的增值稅申報表填寫好,然后根據報表產生的稅額去軟件上做增值稅未交和計提附加稅的分錄。然后繳納增值稅。在賬本上點擊結轉。然后根據財務報表的利潤表填寫企業所得稅報表,生成的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數據,去把軟件上的結轉分錄刪除掉。再寫一筆企業所得稅的計提分錄。再去做結轉分錄,生成一個完整的當期應該做的賬務分錄。然后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最終的財務報表填寫電子稅務局的財務報表。是這樣嗎?
你好老師,生產企業有一批原材料玻璃通過加工貿易手冊進口過來,不用征收關稅,進口增值稅,然后這批原料通過加工生產成產成品電視出口出去,那這樣的業務賬務處理是怎么做的,還有增值稅報表和出口退免稅申報是怎么申報的,有特殊表格要填嗎?
康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視機、顯示器等機電產品的外銷型企業,屬于一般納稅人。按現行稅法,公司出口產品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后退,具體是,在產品出口時,先征17%的增值稅,待產品出口后,再退9%的增值稅,即實際稅率為8%。康佳公司針對現行政策,制定了周密的稅收籌劃策略。該公司通過其下屬控股企業,將出口產品的售價,壓低至材料成本價,以遠低于實際成本價的售價,將產品銷售到境外。由于產品未實現增值,銷項稅額扣除進項稅額后,他們不僅不交稅,還可退稅。而稅務部門僅僅從增值稅的會計信息上,很難區分出是由于人為壓低售價造成的,還是由于當期外購業務過多而投入產出較少造成的。請問:1.對康佳公司出口產品中的交易事項,會計上應如何處理?2.有人說,現行增值稅的會計處理是按收付實現制原則,而不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核算的,使得會計信息資料缺少可比性,也違背了配比性原則。對此,應如何評價?3.作為一名準會計從業人員,如何評價康佳公司的稅收籌劃策略?4.康佳公司一味地壓低出口產品價格,會不會遭遇反傾銷調查。如果遇到反傾銷調查,甚至出口產品被加征反傾銷稅,作為公司的會計人員,如何應對?
老師在不隱瞞收入的情況肯定內賬利潤小于外賬利潤啊,因為外賬固定資產是按折舊算費用的,內賬是一次算支出了呀老師無法支付的應付股利還要轉入營業外收入嗎?分紅前已經申報過個稅,所得稅了,再轉入收入再交稅嗎?
也不是不夠分老師,就是外賬利潤有20萬,內賬利潤只有10萬,我的意思是按外賬分這20萬,實際根本沒這么多錢分啊,那應付股利如果一直掛賬,到注銷的時候都沒錢分,怎么辦
我的報關單上是人民幣結算的,但是需要填寫美元離岸價格,申報退稅時出現疑點,申報的美元離岸價超過報關電子數據中的怎么辦?
老師按,外賬分紅,暫時還不夠分,是不是計提的時候就把分紅個稅申報了,還是實際付款的時候再申報個稅啊
老師那這中情況究竟按啥分啊,按外賬分沒錢分啊股東分紅內賬按內賬分,外賬按外賬分怎么分啊,比如收入100萬,按外賬凈利潤20萬,按內賬凈利潤只有10萬(因為外賬固定資產折舊了,內賬固定資產一次算支出了),按外賬分,也沒錢分,因為買了固定資產,折舊了,算的費用少啊
本單位小企業,23年有研發費用,然后匯算清繳的時候可以加計扣除。24年的時候沒有這個費用,但是匯算清繳的表默認灰色有勾選,然后這個表一定要填數字,全部0也不行,也不能提交申報。這是怎么回事。
股東分紅內賬按內賬分,外賬按外賬分怎么分啊,比如收入100萬,按外賬凈利潤20萬,按內賬凈利潤只有10萬(因為外賬固定資產折舊了,內賬固定資產一次算支出了),按外賬分,也沒錢分,因為買了固定資產,折舊了,算的費用少啊
老師,股東按內賬利潤分紅還是按外賬利潤分紅,
8月8日,發放上月工資774941.30元,其中代扣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38365.8元、住房公積金44508元;代扣個人所得稅9215.73元,銀行實付上月工資682851.77元。
非全日制是按照勞務報酬還是正常薪資報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