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2月:700*14-(500*5+200*8)=5700 5700*(1-25%)=4275(B) 3月:200*(14-8)=1200(C) 200*(14-8)*(1-25%)=900(D) 合計應交企業所得稅5700*25%+200*(14-8)*25%=1725(E)
A公司相關資料如下: (1)2×17年1月1日,A公司向B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定向發行1 000萬股普通股,自乙公司購入B公司80%的股份,對B公司形成合并。所發行股票市價為每股9.6元。合并前A公司與乙公司無關聯方關系。A、B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 B公司2×17年1月1日股東權益總額為12 000萬元(與公允價值相等),其中股本為8 000萬元、資本公積為1 000萬元、盈余公積為1 00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2 000萬元。 (2)B公司2×17年實現凈利潤1 5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150萬元。當年購入的其他債權投資因公允價值上升確認其他綜合收益250萬元(已考慮所得稅影響)。 2×17年B公司從A公司購進X商品200件,購買價格為每件5萬元。A公司X商品每件成本為3萬元。 2×17年B公司對外銷售X商品150件,每件銷售價格為5萬元;年末結存X商品50件。 2×17年12月31日,X商品每件可變現凈值為3.6萬元。 (3)B公司2×18年實現凈利潤2 0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200萬元,分配現金股利1 000萬這個為什么是貸:營業成本900 ,存貨100?
甲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8年11月有關生產經營業務如下: (1)銷售產品設備一批,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中注明的銷售額為10000元,稅額為1300元,并隨同價款收取運費109元,同時開出一張普通發票; (2)銷售三批同一規格、質量的貨物,每批各1000件,不含增值稅銷售額分別為每件200元、220元和60元。經稅務機關認定,第三批銷售價格每件60元明顯偏低并且無正當理由; (3)將自產的一批產品200件作為職工福利發放給本企業職工,市場售價為每件400元。 本題適用增值稅稅率分別為13%和9%。請問,本月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為多少?
北京嘉和貿易有限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3%,企業所得稅稅率25%。在2017年9月和12月先后購進數量和品種相同的兩批貨物,進貨價格分別為500萬元和800萬元。該企業在2018年和2019年各出售購進的1/2,出售價格分別為900萬元和1300萬元。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關于存貨的計價方法,有以下兩套方案供選擇;方案1:使用加權平均法的存貨計價方法;
資料:E公司購進T型存貨3000件,購進單價2320元(含稅價,增值稅率為16%)。該款項均來自銀行貨款,月利率12960,月保管費用率為3%0,固定存儲費為500000元。根據歷史經驗,該存貨每日可售出100件,單位售價2668(含稅價,增值稅率為16%),銷售稅金及附加200000元。要求:(1)計算該批存貨銷售完畢需要的時間;(2)該批存貨的實際存儲天(3)每日變動儲存費(4)保本儲存天數(5)預計可獲得的利潤
資料:E公司購進T型存貨3000件,購進單價2320元(含稅價,增值稅率為16%)。該款項均來自銀行貨款,月利率12960,月保管費用率為3%0,固定存儲費為500000元。根據歷史經驗,該存貨每日可售出100件,單位售價2668(含稅價,增值稅率為16%),銷售稅金及附加200000元。要求:(1)計算該批存貨銷售完畢需要的時間;(2)該批存貨的實際存儲天(3)每日變動儲存費(4)保本儲存天數(5)預計可獲得的利潤
老師,我們是建筑公司,3月開了100萬的3%的專票,4月需要沖紅100萬,開16萬普票,這樣的話,稅務局會打電話來詢問緣由么?
關于員工的扣款問題咨詢 請問,針對員工的失誤,公司先對外賠償后,在扣去員工的相應績效的,這個怎么賬務處理,借:其他應收款 貸:銀行存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 但是如果實務中,是直接在員工的工資里面扣減的呢,非員工在支付給回公司賠款的呢,那么這個是否可以在發放工資的時候直接在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收款 銀行存款,這樣體現呢?
老師,銷項不含稅金額66917.42進項不含稅金額64967.57,現在算進項票還缺多少,怎么算啊
@郭老師,一般建議月底最后一天開發票嗎
我司是物業公司,充電樁公司在我小區投放充電設備,我司怎么開票給充電樁公司
老師您好,采購員做的采購訂單,金額頻繁出錯,這個該是財務負責監督改正的嗎?
總公司和分公司是統一納稅,總公司撥付給分公司2萬元,總公司怎么做分錄,這個錢不需要還
老師,員工出發的差旅費668.6(高速路費發票269.60,399元的早餐和住宿沒有發票沒有發票只有微信支付截圖),報銷了,怎么記賬?沒有發票的部分費用能稅前扣除嗎?
酒精都不是消費稅的稅目 為啥準許抵扣啊
老師您好,財務有義務核對倉庫入庫,與采購入庫金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