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回租業務的會計和稅務處理
根據相關規定:將售后回租交易認定為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售后回租交易認定為融資租賃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予以遞延,并按照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
作為折舊費用的調整,售后回租交易認定為經營租賃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予以遞延,并在租賃期內按照與確認租金費用相一致的方法進行分攤,作為租金費用的調整。
但是,有確鑿證據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價值達成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售后回租業務的稅務處理
售后回租是將自制或外購的資產出售,然后向買方租回使用。回租是承租人將其所擁有的物品出售給出租人,再從出租人手里將該物品重新租回,此種租賃形式稱為回租。采用這種租賃方式可使承租人迅速回收購買物品的資金,加速資金周轉?;刈獾膶ο蠖酁橐咽褂玫呐f物品。
主要稅務處理:
1.增值稅和營業稅
根據現行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規定,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中承租方出售資產的行為,不屬于增值稅和營業稅征收范圍,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2.企業所得稅
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及有關收入確定規定,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中,承租人出售資產的行為,不確認為銷售收入,對融資性租賃的資產,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計提折舊。租賃期間,承租人支付的屬于融資利息的部分,作為企業財務費用在稅前扣除。
如何理解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呢?
答:是指承租人將自有資產出賣給出租人,同時與出租人簽定融資租賃合同,再將該資產從出租人處租回的融資租賃形式。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是承租人和出賣人為同一人的融資租賃方式。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租賃業務,是指賣主(即承租人)將一項自制或外購的資產出售后,又將該項資產從買主(即出租人)租回,習慣稱之為"回租"。
在售后租回方式下,賣主同時是承租人,買主同時是出租人。通過售后租回交易,資產的原所有者(即承租人)在保留對資產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控制權的前提下,將固定資產轉化為貨幣資本,在出售時可取得全部價款的現金,而租金則是分期支付的,從而獲得了所需的資金;
而資產的新所有者(即出租人)通過售后租回交易,找了一個風險小、回報有保障的投資機會。
售后回租業務的會計和稅務處理應該怎么做?售后回租交易認定為融資租賃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予以遞延,并按照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更多有用會計咨詢請關注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