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企業合并”的意思就是,一家企業要把另一家企業合并到自己旗下,不是通過一次性的大交易完成,而是分成好幾次不同的交易來逐步達成最終的合并目標。 比如說有 A 公司和 B 公司。最開始,A 公司買了 B 公司 10%的股份。過了一段時間,A 公司又買了 B 公司 20%的股份。再后來,A 公司繼續購買,最終累計持有 B 公司 51%以上的股份,實現了對 B 公司的控制,這就完成了分步實現企業合并。 又或者,C 公司先取得了 D 公司 30%的股權,能對 D 公司施加重大影響。之后,C 公司又陸續收購股份,達到了 70%,從而實現了完全合并 D 公司。 再比如 E 公司起初持有 F 公司 15%的股權,只是一個小股東。后來經過一系列交易,E 公司的持股比例逐步增加到 60%,實現了對 F 公司的合并。 通過這樣逐步的交易,最終達成了將另一家企業完全納入自己旗下的結果,這就是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企業合并。
老師您好,請問一下,我們實際是貿易公司,然后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帶有制造,現在我們通過公戶支付一批原材料款去的了進項發票 然后稅賬那邊說最好不要采購多了這種發票回來,說什么因為現在人工成本高,材料成本高,差不多要占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還說什么我們注冊資本金低,后面開多了灰涉及到銷售這邊 開出的發票最大限額只有10萬,然后怕發票這邊不夠 到時候要去稅局重新核準發票最大開票限額,這是啥意思?沒理解他說得話?發票不是可以根據實際銷售額開嗎?金額大不是可以分幾張發票開嗎?
建筑裝修公司A和甲方B簽訂了包工包料大約300平米左右的工裝的裝修合同。裝修金額為100萬左右。A承接了該項目后就立馬轉手將該項目包給了包工頭C(相當于C掛靠了A)。期間A通過自己的公戶付款購買了14萬的材料用于該項目,又通過公戶付款支付了該項目4萬的人工。現在A想讓C開發票給自己,想讓C提供的發票在稅務層面合規的話,請問: 1,對C有資質的要求嗎?2,明面上留檔的承包合同規范操作是按什么合同簽訂好呢?(承包經營?還是分包合同?) 3,合同中的合同金額大約可以為多少呢?(這個金額確定是怎么算出來的?請老師寫一下大致的算法) 4,C通過什么方式開到發票給到A呢?(去稅局代開可以嗎?) (因為是小白,自己把握不準,問的有點啰嗦,希望老師就每一個問題都做個回復。謝謝了!)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適用情況為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對投資收益的處理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我才確認投資收益,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 權益法對應得你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我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虧損就反過來做)。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成本法會計處理:被投資單位宣告或派發股利時 宣告時: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收到時: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這是對的嗎?
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企業合并???請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老師?請老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嗎,?或者可以ABCDE公司和占股比例是多少來舉例說明一下嗎?謝謝
2)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是指未導致未來現金流發生顯著變化等不具有商業合理性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產生的收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項目: ①未顯著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收入。 老師這個未顯著改變……通俗怎么理解呀?沒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可以舉個例子嗎
老師,婚慶公司支付給化妝師和攝影師的工資,是做到工資表嗎?還是怎么辦?難不成讓他們去代開發票嗎?還是可以從個體戶給他們發工資
老師,同一個公司可以注冊一個個體,一個公司嗎
老師,我們是跨境電商,是B2C模式,我們現在是貨代報關,我們沒辦法取到報關單,退不了稅,這個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嗎?
今年的工資能做到5月的匯算清繳嗎
老師,意思是如果老板不想交稅收的現金也不做收入,然后成本也就選擇性的做,就不要從公戶支出是吧,,感覺好費勁啊,老板巴不得收入都不做,成本都列支
請教公司的所有稅點加起來,老板讓計算一下,增值9個點,附加0.09*0.12=0.0108,印花稅萬三的一半,所得目前是5個點,小微企業優惠后的稅率,一共就是這些吧,0.09+0.0108+0.00015=0.10095
試驗補貼算不算個稅?
老師,個體工商戶和小規模納稅人辦完營業執照可以不做稅務登記嗎?會有什么影響?
老師,沒做核算成本,請問半成品怎么估單價呢?今天全盤會計問我是估百分之40或50嗎?我聽不太懂。還有成品。
老師,軍隊審價項目,供應商報價超過合同價的,能審減到合同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