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計算過程如下 遞延所得稅負債=300*25%=75 遞延所得稅資產=90*0.25=22.5 本期應交所得稅=1500*25%=375 借:所得稅費用37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375 借:所得稅費用7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7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22.5 貸:所得稅費用22.5
2.甲公司屬于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15%,2018年12月31日預計2020年以后不再屬于高新技術企業,且所得稅稅率將變更為25%。(1)2018年1月1日期初余額資料: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為30萬元(即因上年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00萬元而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為13.5萬元(即因上年預計負債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萬元而確認的)。(2)2018年12月31日期末余額資料: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計稅基礎為1000萬元;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計稅基礎為0萬元。(3)除上述項目外,該企業其他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該企業預計在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2018年稅前會計利潤為10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所稅稅費用并做會計處理。
2.甲公司屬于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15%,2018年12月31日預計2020年以后不再屬于高新技術企業,且所得稅稅率將變更為25%。(1)2018年1月1日期初余額資料: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為30萬元(即因上年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00萬元而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為13.5萬元(即因上年預計負債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萬元而確認的)。(2)2018年12月31日期末余額資料: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計稅基礎為1000萬元;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計稅基礎為0萬元。(3)除上述項目外,該企業其他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該企業預計在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2018年稅前會計利潤為10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所稅稅費用并做會計處理。
A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2021年度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為1500萬元。期末,通過比較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確定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為30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2000萬元。A公司不存在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預計在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題班會根據上述資料,在下列不同情況下,A公司有關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如下:(1)假定A公司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均無余額。(2)假設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賬面余額為500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賬面余額為300萬元。
華為公司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應交所得額為150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300萬元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預計負債產生90萬元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該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其他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也不存在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編制會計分錄
甲公司本期購入的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入賬成本45萬元,期末公允價值為60萬元;該公司本期因產品售后服務確認了20萬元的預計負債。除上列項目外,該公司其他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不存在差異。甲公司本期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6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25%。本期確認所得稅費用之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均無余額。要求:⑴計算下列項目金額:①當期所得稅;②應納稅暫時性差異;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④遞延所得稅負債;⑤遞延所得稅資產;⑥遞延所得稅;⑦所得稅費用。⑵編制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
老師您好!請問一下,實際臨時工工資,沒有報個稅可以作成本嗎
老師,這個1是等于2+8嗎?為什么數據不一樣呢
我想問下,法人不是股東,開辦的時候,借錢轉入公賬,這樣要幾筆分錄處理這業務?
怎么查詢已抵扣的每張發票明細
你好,對方9月開的發票,11月簽的合同,11月設備到貨后,入賬時發票直接附在原始憑證后面即可是嗎?
外貿企業,只開基本公戶,不開外幣賬戶,會不會影響退稅?會不會外匯局會找?
老師你好,能幫忙解答這題嗎?看不懂
老師,我在幾家個體工商戶填加為辦稅員,其中有一家本來顯示已填加成功了,可還是沒有辦稅人權限,不能看到報稅信息是怎么回事
24年1季度利潤表與實際做賬,少了0.1元?有問題嗎?虧損額也寫少了500元.有什么問題嗎?
老師,我們是檢測服務中心,今年報高企,研發費用中研發人員占了研發費用的95%,材料和折舊都比較少,這樣合理嗎?主營成本中有吊裝費和檢測費這個可以列為研發費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