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之后是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但是這個是用的相對于最終控制方而言的賬面價值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以購買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持續計算的價值。然后加上原來的商譽就可以
17、甲公司2012年初以銀行存款400萬元取得乙公司20%的股權,按照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乙公司2012年按凈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計算的凈利潤3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50萬元,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事項。2013年初,甲公司又以銀行存款1 400萬元從母公司A手中取得乙公司50%的股權,對乙公司實現控制。第一次投資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 500萬元,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2300萬元;第二次投資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 900萬元,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2 700萬元,取得控制權日原投資的公允價值為550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該項交易不屬于一攬子交易。則增資時影響甲公司資本公積的金額為 老師我想問這里的甲乙都屬于母公司A,那甲乙之間的一開始的長投為什么按照公允價值算呀
老師你好,這道題頭一步是母公司,取的是非空非同控下的那個公允價值的那個份額,等第2步的時候是子公司甲從母公司取得,為什么就不按母公司的賬面價值處理而是按公允價值處理的?他不是從外市場購入的呀,他不是從母公司購入為什么不是同控呢?沒繞過來我自己
甲公司為乙公司的母公司。2018年 1月1日甲公司從集團外部取得丁公司80%的股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實際支付款項4200萬元。當日,丁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5000萬元,賬面價值為3500萬元。假定購買日,丁公司有一項管理用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為兩千萬元,賬面價值為500萬元,剩余,使用年限為10年,采用直線法攤銷,無殘值。此外,丁公司其他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不考慮其他因素。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應該為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凈資產賬面價值為什么這道題,按照購買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持續計算。
老師,如果甲母公司占有乙子公司百分之60%的股份,對乙公司控住。之后在同一控制下,其另一家子公司丙從母公司甲取得百分之30的股份,這樣是不是不形成控制,不轉讓商譽?后來另一家子公司丁又從母公司甲處取得另外百分之30%那初始投資成本也是甲公司合并報表中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那問題來了,這商譽給誰?留在母公司嗎?
母公司購買少數股東股權,控制權沒變,個別報表中子公司新取的得長投入賬價值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公允價值入賬,是否要加上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相關稅費,因為購買少數股東股權不屬于企業合并,是不是按照非企業合并相關進行處理,新增長投需要用公允價值?相關稅費入賬呢,
許昌市東城區門面房出租年租金8萬,開票要交多少錢的稅
權責發生制轉換為收付實現制對應的會計等式。 實際收入=收入+應收賬款貸方數-應收賬款借方數+預收賬款貸方數-預收賬款借方數 應收票據科目該如何處理?其他應收是否也按照應收賬款處理? 實際支出=費用+應付賬款借方數-貸方數?預付賬款借方數-預付賬款貸方數-累計折舊和待攤費用 應交稅金如何處理?其他應付同應付賬款的處理方式? 最終上述實際收入-實際支出=貨幣增加額? 該公式是否成立?該如何調整?
老師:請問負債過大, 1、可以處理的方案有哪些啊? 2、轉資本需要哪些手續? 3、轉資本有哪些損失嗎?
注冊資金100萬,5年內實繳100萬是指法人5年一共存進賬戶100萬還是一次行存進賬戶100萬 別人轉進賬戶的錢可以算在內嗎
廠家開具負數發票給我們,我們就做進項稅額轉出,沖減成本,廠家就沖減收入,沖減銷項稅,是這樣處理嗎?
代買購置稅和保險。可以代買的吧?就是別人從我們這里買車,我們把這個車輛購置稅收了,買了 然后發票是對方名字的。賬務處理咋做的 是這樣做嗎? 我已經借銀行存款89800 貸應收賬款89800 開票,借應收賬款 74500,15300代付保險和上牌的。收款89800,開票74500,其中15300是保險跟車輛購置稅代付的。 分錄。開票時借應收賬款 74500主營業務 銷項稅額 收到款項,借銀行存款89800 應收賬款74500 其他應付款 車輛購置稅 和保險15300 代付車輛購置稅跟保險。借其他應付款車購稅和保險 貸銀行存款
2024年7月以后新開的賬戶3年緩沖?5年內實繳是什么意思?實繳是注冊資金100萬就需要往賬戶存100萬么
廠家返利給我們,我們是沖減成本,對于廠家來說,這筆錢怎么做賬?
老師,請問一下年終獎25萬要交多少個稅啊?咋算?平時每個月也有工資5千以內,有一個娃,有一套新房 房貸。
公司應該要收到一筆營業外收入50元,但銀行自動扣了5塊錢手續費,實際到賬是45元。 做賬是做借銀行存款45元,貸營業外收入45元。 還是做借銀行存款45元,借營業外支出5元,貸營業外收入50元。 還是借銀行存款45元,借財務費用手續費5元,貸營業外收入50元。
還是沒繞過來先前母公司取得的是非同控,但是后來是子公司取得母公司的,他怎么就是非得用公允價值呢?咋不是賬面價值呢?是因為它的最終控制方就是母公司嗎?所以按母公司的取得的公允價值的份額嗎?
您好,我覺得您是沒有明白那句按丁公司取得該股權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持續計算的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價值,這句話是說開始第一次母公司取得時候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那么母公司在核算長投的過程確認享有份額是對乙公司實現凈利潤或者凈虧損調整后的金額核算的份額,此時就會變成母公司賬面上的價值,這個就是持續計算后的。簡單的說考試當中您就把以購買日公允價值為基礎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價值等同于賬面價值,看到它就直接用它計算
老師2001年的時候,母公司J他就在乙公司購買了,那時候就是公允價值下,等2003年的時候這個還是按公允價值算的那個是母公司,這個我可以理解, 但是后來子公司他不是從母公司那兒買來的嗎?他也不是從乙公司手里買的,是按公允價值算,他是從母公司啊,為什么不是賬面就這塊沒理解
是因為丁公司本身就是外來的,是非同控,雖然是子公司從母公司上買,但是實際上兩個都是非同控是嗎?
您好,您理解以后是同控是沒有問題的,是按照賬面價值也是沒有問題的,您糾結的應該就是為什么那個……“”公允價值持續計算……”所以您覺得這個是公允價值,但是我跟您說的意思這個公允價值持續計算……那句話說的就是賬面價值的
您再仔細看下那句話重點是不是表示持續計算后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