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銀行利息沖減財務費用如何做賬
利息收入沖減財務費用,借:應收利息 貸:財務費用
收到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利息
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納稅調整嗎
不需要的.
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一般直接計入了財務費用,通過結轉已經進入了會計利潤里面.銀行存款獲得的利息收入是符合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一致,所以不存在調整的問題.
納稅調整是企業所得稅中的概念,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所得進行課稅,在計算上,稅法有著嚴格的規定,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的計算有著不一致的地方.
因此,在計算企業應稅所得時,以會計上的利潤總額為基礎,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以計算出應稅所得,并按規定計算交納企業所得稅.這一過程,就是納稅調整.
借款與利息的賬務處理
(一)企業向個人借款不在短期借款科目核算
企業向個人或機構拆借資金,無論有無合同,會計做賬時不能記在"短期借款"科目.短期借款一般只核算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一年期以下的借款.企業向個人或機構拆借資金需記在"其他應付款"科目,支付的借款利息,在取得稅務代開的"資金使用費"發票后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扣除額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息部分.
(二)利息資本化會導致資產價值虛高
利息支出資本化是否合理?這值得商榷.借款利息正常應計入財務費用,但有時也計入資產,如基建貸款產生的利息,先計入在建工程,竣工驗收后結轉為固定資產.我一直覺得利息資本化不符合謹慎性原則,等于變著法子高估了資產,低估了費用.譬如企業蓋樓,全用自有資金或全用銀行貸款,蓋的樓賬面價值有高有低,如何公允呢?
(三)利息與銀行手續費的入賬憑據
利息與銀行手續費入賬憑據:
② 企業向銀行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暫憑銀行利息單在稅前扣除;
②企業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憑發票在稅前扣除;
③企業發生的銀行手續費支出,應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目前,企業向銀行借款取得利息發票還存在難度,因此,暫時還可用銀行利息單作做賬依據.
(四)名股實債的利息處理難題
名股實債的利息如何處理?作為財務費用入賬,于法無據.作為股東分紅入賬,也欠周全,這等于僅僅給部分股東固定股利.名股實債的資金進入企業前,應征得股東會的同意,在入資協議中明確約定股利的支付方式.但存在法律瑕疵,如企業虧損,或盈利不足以支付這部分固定股利,名股實債會侵害債權人的利益.
(五)利息收入做賬時能記兩個借方嗎
會計分錄須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然而,實務中會計們并沒有嚴格這么做.最常見的是,做利息收入分錄時,很多會計都會把分錄做成兩個借方"借:財務費用(紅字),借:銀行存款".這種變通做法的道理是什么呢?其實,是為了取數方便,做費用分析時只看借方發生數即可.
收到銀行利息沖減財務費用如何做賬?雖然銀行利息是可以用于沖減財務費用,但不是所有的銀行利息收入都可以沖減,比如私人借貸產生的利息收入就無法用于沖減銀行的財務費用,希望財務能明白其中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