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遞延收益但營業利潤是負數需要繳納所得稅嗎
遞延收益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準則確認的應在以后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即遞延收益屬于未來的收益,在故本期屬于負債.
對于遞延所得稅就是因為此時確認了遞延收益,是會計上確認的而對于稅法是不認可遞延收益的,所以說在初始確認的時候其遞延收益的賬面價值就是確認的金額,而計稅基礎是零,所以說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以后每一期分攤遞延收益就是逐漸的轉回其賬面價值,那么就是賬面價值逐漸的接近了計稅基礎,所以說后期確認遞延收益轉入到損益的時候也要相應的將其原來的對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予以轉回.
其他收益需要繳納所得稅嗎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2017年修訂)》第十一條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
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相關規定如下:企業選擇總額法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的,應增設"6117 其他收益"科目進行核算."其他收益"科目核算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以及其他與日常活動相關且應直接計入本科目的項目,計入本科目的政府補助可以按照類型進行明細核算.對于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在實際收到或應收時,或者將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分攤計入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本科目結轉后應無余額.
《財政部關于修訂印發 2018 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規定:"其他收益"行項目,反映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等.該項目應根據"其他收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其他收益"是近年來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影響企業的利潤情況,其他收益需要交企業所得稅.
存在遞延收益但營業利潤是負數需要繳納所得稅嗎?對于這一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相信大家對于這個類型的財務知識都有所了解了.如果還有其他關于企業的財務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老師,可以直接在線向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