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于你所提到的這些問題的詳細分析和建議: 一、正丁酸(回收)及環己烷(回收)入庫單價的確定 1.?按市場價確認的合理性 - 從財務角度來說,按市場價來確認正丁酸(回收)和環己烷(回收)的入庫單價是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因為市場價能夠反映這些物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真實價值,使得成本核算更貼近實際經濟業務情況,并且在后續的成本分攤、定價決策等方面能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基礎。 - 例如,如果市場上正丁酸的正常售價為每噸10000元,車間說按正丁酸價格打九折來確定回收正丁酸的價格,也就是每噸9000元,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公司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考慮其他因素調整 - 雖然車間提出按正丁酸價格打九折,但可能還需要考慮回收成本等其他因素。比如,回收這些正丁酸可能耗費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能源等資源,這些回收成本應該分攤到回收的正丁酸成本中,從而適當提高其入庫單價。 - 假設回收每噸正丁酸的額外成本為500元,那么在按市場價九折(每噸9000元)的基礎上,還需要加上這部分回收成本,此時入庫單價就變為每噸9500元。 二、領用單價的確定 1.?先進先出法(FIFO) - 一種常見的確定領用單價的方法是先進先出法。即假設先入庫的存貨先被領用,按照存貨入庫的先后順序來確定領用單價。 - 例如,月初有一批正丁酸庫存,單價為每噸8000元,月中又入庫一批按上述調整后單價每噸9500元的正丁酸(回收)。如果月底領用正丁酸,在先進先出法下,會先領用月初那批單價為8000元的庫存,直到領用完畢后,才會領用月中入庫的那批。 2.?加權平均法 - 加權平均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先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價,然后以此作為領用單價。 - 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 = (期初庫存存貨金額 + 本期入庫存貨金額)÷(期初庫存存貨數量 + 本期入庫存貨數量) - 假設月初正丁酸庫存數量為10噸,金額為80000元(單價每噸8000元),月中入庫130噸,金額為1235000元(單價每噸9500元),則加權平均單價 = (80000 + 1235000)÷(10 + 130)= 9312.5元/噸。月底領用時就以這個加權平均單價作為領用單價。 三、成本分攤相關問題 1.?半成品與產成品成本分攤原則 - 在月底核算成本時,確實需要將總成本在半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攤。當回收的正丁酸價格確定后,也就確定了其作為半成品的金額。 - 一般情況下,并不是將剩余的成本都分攤到產成品里邊。而是根據一定的分攤方法,比如按照產量、工時、定額成本等合理的標準來進行分攤。 - 例如,如果按照產量分攤,假設本月生產產成品1000件,半成品和產成品總共耗費的成本為1000000元,其中半成品(正丁酸回收部分)金額為100000元,則產成品應分攤的成本 = (1000000 - 100000)÷1000 × 1000 = 900000元。 綜上所述,對于正丁酸(回收)和環己烷(回收)的入庫單價,可以在參考市場價的基礎上結合回收成本等因素進行確定;領用單價可選擇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等;成本分攤要依據合理的標準在半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而不是簡單地將剩余成本全部分攤到產成品中。
#提問#老師問一下我們公司生產飼料添加劑,三丁酸甘油酯每月中間生產過程會有入庫130噸左右的正丁酸(回收)或者叫半成品,月底領用全部或者大部分,問一下這個入庫單價和領用單價怎么計算合適?
#提問#老師問一下我們公司生產飼料添加劑,三丁酸甘油酯每月中間生產過程會有入庫130噸左右的正丁酸(回收)或者叫半成品,還有原材料領用后變成環己烷(回收),月底領用全部或者大部分,問一下這個入庫單價和領用單價怎么計算合適?正常月底核算成本時這個半成品和成品之間會分攤,想知道入庫單價就必須先知道正丁酸回收的價格才能算,這個正丁酸回收的價格問車間說是按正丁酸價格打九折,對嗎到底應該怎么確認,入庫單價和出庫單價應該一樣吧。如果這個回收的正丁酸價格確定了,分攤產成品時,半成品金額已確定了,剩余的都分攤到產成品里邊嗎? 最好,這個你可以按市場價來確認入庫單價
一、上海公司的法人是自然人A,A占股100%; 二、長沙公司,注冊資金200萬,自然人A是法人,占股1%,上海公司占股99%;(根據注冊資金金額,A只需要實繳2萬即可); 2024年,A在長沙公司實繳注冊資金5.5萬,是以A個人名義存入長沙公司銀行賬上,且備注清楚:投資款,并已在稅務局繳納了印花稅; (A在長沙公司超過應實繳注冊資金5.5萬-2萬=3.5萬); 請教一下,可否這樣處理: 第一種: 讓上海公司寫個代付款證明,表明:讓自然人A,代替上海公司,在長沙公司實繳注冊資金3.5萬? 第二種: 讓上海公司打3.5萬到長沙公司,算上海公司實繳長沙公司的注冊資金,同時長沙公司退3.5萬給自然人A,相當于置換,更正24年自然人A,多實繳了3.5萬。但不再繳納印花稅(24年這3.5萬實繳注冊資金己繳納印花稅) 請問老師,哪種處理方法好? 或者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老師好,我們公司會囤貨導致進項大于銷項,公司會按照穩定的稅負勾選進項發票,按勾選的這部分結轉成本,所以實際庫存和賬務系統里的庫存是不一致的,電子稅務局里也有很多未勾選的進項,這會產生稅務風險?
老師,現金流量表里,最后一行增加額,等于資產負債表里貨幣資金期末減掉期初嗎?
現在小規模企業開票稅率還是1嗎?不超過多少免稅
殘保金,小微企業怎么繳納
老師,你好,我想請問一下,一個人可以擔任多個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嗎
一個人上班單位繳納保險,同時也注冊了個體戶且是核定征收的。請問個人發的工資和個體戶會沖突嗎,會到賬個人的個稅增加嗎
小規模企業,個稅需要計提嗎?還是發生的時候直接,計提工資和計提個稅需要分開寫嗎分錄是什么不考慮社保
老師 您好 請問一下 保險公司簽的代理合同 發工資顯示有個調稅 個調稅是什么 明年可以退稅嗎
財管P,相關系數為0的時候,兩資產收益率是不相關的吧、
老師,按照正常流程的話應該先入庫才能出庫,那半成品正丁酸(回收)入庫單價分攤了增加了部分人工成本,領用價格低,入庫價大,未按照移動加權平均計算,這樣合理嗎?會不會讓審計的感覺不對
這種情況是不太合理的,很可能會引起審計人員的關注并覺得存在問題,以下是具體分析: 不合理之處 - 違背常規成本核算原則: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一種較為合理且被廣泛認可的存貨計價方法,它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存貨的實際成本流轉情況。不按照該方法計算,而出現入庫價大(分攤了增加的人工成本)、領用價格低的情況,使得成本核算脫離了正常的、能準確反映存貨真實價值變動的軌道。 - 成本匹配性問題:從成本核算的本質來講,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應合理地分攤到對應的產品或半成品上,并在其流轉過程(如領用、銷售等后續環節)中按照合理的方式結轉。半成品正丁酸(回收)既然在入庫時已經分攤了增加的人工成本確定了較高的入庫單價,那么在領用時也應按照合理的計價方式體現這部分成本,否則會造成成本在不同環節的錯配。比如,可能導致某個期間生產成本核算不準確,影響產品毛利等財務指標的真實性。 可能引起審計疑慮的方面 - 成本核算準確性懷疑:審計人員通常會關注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不按規定的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且出現入庫與領用價格的明顯不合理差異,會讓審計人員質疑整個成本核算體系的準確性,擔心是否存在人為操縱成本以達到某些目的(如調節利潤等)的情況。 - 內部控制有效性質疑:正常的存貨管理流程應包括規范的成本核算流程,這種不按合理方法計算成本的情況,可能暗示企業在存貨成本核算的內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審計人員會進一步審查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其實際執行情況,以評估企業整體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可靠性。 - 財務報表影響擔憂:如前面所述,成本核算的不準確可能會對財務報表中的存貨價值、生產成本、毛利等重要指標產生影響。審計人員需要確定這些影響的程度以及是否會導致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從而影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正確判斷。 所以,這種不按照移動加權平均計算且入庫價與領用價存在不合理差異的情況是不合理的,很可能會引發審計人員的疑慮,企業最好對相關成本核算進行規范和調整,使其符合合理的會計原則和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