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個人借款給公司使用,不收利息,是真實業務情況,也并沒有減少公司納稅。對個人來說,沒有上面的風險的。
練習3(直接法、間接法)甲公司為居民企業,主要從事手機的生產和銷售業務。2021年度經營情況如TT(1)取得手機銷售收人8000萬元,提供專利權的使用權取得收人100方元,國債利息收入10萬元。(2)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6萬元。(3)接受乙公司投資,取得報資款2000市元。部分支出如下(1)業務招待費60萬元。(2)為員工投保商業保險合計5萬。(3)倉庫漏水,存貨凈損米10萬(含轉出的進項稅額潮(4)當年3月因生產經營活動借款00萬元其中向金融企業借款250萬元,期限個月,年利率為6%,向非金融企業丙公司借款50萬元,期限6個周哪年利率10%,利息巴貫付。(5)參加財產保險,按規定向保險公司繳納保險費5萬元。(6)計提壞賬準備金15萬元。(7)發生合理的會議費30萬元。(8)發生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20萬元發生符合條件的廟告費和業務宣傳費150萬元。(9)直接向某小學捐贈9萬元、向貧困戶田某捐贈2萬元。(10)其他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成本、費用、稅金合計3000萬元。請計算(1)應納稅所得額(直接法)(2)利潤總額(3)應納稅所得額(間接法)
老師您好!我所在的公司是一般納稅人,從事的是醫療行業,免增值稅,規模比較小。有兩個問題需要請教您 第一個:因我接手前面的會計賬務不久,接近年底了我把賬梳理了一遍,發現預付賬款和在建工程科目還有接近兩百萬的借方余額沒有轉出,我查了后發現是幾年前買的資產和裝修款沒有開發票的原因所以一直掛著賬,我想寫個情況說明把他轉出相應的科目,后續匯算清繳時再做調增處理,不知是否可行,或者有無相關的政策文件能做為支撐 第二個:清查時發現應付賬款的科目中有幾家供應商已經停止合作2年了,但是賬上還有欠著對方的錢掛著賬(實際上其實已經付清對方的款了),我也想寫個說明由領導審批后轉入營業外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樣操作是否合理合法,如果不合規,請問老師有其他辦法嗎?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沒有視同銷售的規定,個人無償借款給企業也不涉及個人所得稅。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增加了反避稅條款,個人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如果個人股東無償借款給其關聯企業使用,存在被主管稅務機關納稅調整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風險。請問老師,員工無償借給公司的有上面文字的風險嗎?
請問,新開公司的時候,發現以前曾經當另一個公司的小股東時候的信息會彈出來,其公司已經被大股東轉讓了,但是自然人登陸頁面會出現一個提示:您已觸及多次/較高金額/疑點信息申請代開發票,如果是長期從事經營活動,應及時辦理稅務登記,自行領票開具。 您本人應確認申請代開發票所涉及業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依法繳納相關稅費,不得違法申請代開發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規定,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有虛開發票行為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稅務機關將依法調整其納稅信用等級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請您妥善留存申請代開發票相關的涉稅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從事經營活動的有關業務合同、協議或者其他證明業務真實性的資料),以備稅務機關后續進行查驗。” 自己從來沒開過,沒涉及過,請問是什么情況
老師,新注冊了一家子公司,想把分公司的業務轉到這家新公司去,怎么個轉法?
建筑垃圾需要繳納環保稅嗎?
企業匯算清繳后補交企業所得稅,補交的金額從銀行存款扣除,我發現快賬沒有以前年度損益的科目,請問我應該如何做會計分錄?
我公司是生產型出口企業 每個月有內銷和外銷 上個月內銷和外銷各占了一百多萬 計算稅負的時候要算上內銷外銷一起嗎 還是只算外銷的
老師好,我們是建筑工程土建工程,給員工上的保險記工程施工-保險費嗎?還是記到管理費用 保險費呢
老師我24年做了以下憑證: 1.收A款,沒開票但是記入收入了 借銀行存款100,貸主營業務收入100 2.應付B款,收到票了,有合同 借管理費用100,貸應付款100 借應付款100,貸銀行存款100 ?相當于只是從我們公司走了賬 ?收A的款,沒票,但是我記入收入了,這個怎么辦 我現在在2025年4月份,把24年3個憑證沖紅,重新做一個往來款憑證 借銀行存款100,貸應付賬款100 借應付賬款,貸銀行存款 這樣可以不 ?這些沖紅重新做賬,不會影響匯算清繳吧
請問軟件里邊有證券公司實操的公司嗎
老師下午好 沒有實繳出資的股權轉讓需要交印花稅嗎
老師,結轉庫存商品成本原始單據是什么
老師,我是農業公司小規模,我24年主營業務收入8400,就直接做收入了,沒有價稅分離,沒有計提增值稅,季度沒有繳稅,就沒有轉到營業外收入,也影響了24年第一季度的本年利潤,我現在該怎么調呀
對企業來說有風險嗎?
對企業來說沒有風險的,也沒有少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