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您好,這里有個問題,就是貨物發出,就應該確認收入了,你這種寫法明顯就是按照開票或者收款與否來確認收入的
老師當時銷售雞蛋記賬分錄是:借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收到款時: 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賬款 結轉成本 借 主營業務成本 貸 庫存商品 ,那客戶退貨 借 -銀行存款 貸 -主營業務收入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老師好!如:回來零件1000,用零件800,開了發票3000,收到發票1000并支付,月結收入3000(人工1600) 回來零件1000,入庫, 借:庫存商品1000 貸:應付賬款1000 用零件800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800 貸:庫存商品800 開了發票3000 借:應收賬款3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000 收入3000 借:銀行存款3000 貸:應收賬款3000 人工1600 借:管理費用--工資1600 貸:銀行存款1600 收到發票并支付 借:應付賬款1000 貸:銀行存款1000 這樣子這個賬平嗎?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這兩個都可以不用,是嗎?
買進: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 賣出(還沒收到錢):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 最后: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等收到錢時: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
老師,銷售貨物貨已發出,票未開款未收這樣做對嗎? 發出貨物 借應收賬款 貸庫存商品 收到貨款 借應收賬款(紅字) 貸庫存商品(紅字)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開出發票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
發出了商品沒收到錢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這樣就行了是嗎? 等收到款了在做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是嗎?對嗎老師
老師,學堂有沒有社保方面的操作流程
外籍人股東分紅不用繳納個稅,如果外籍人辦理了中國永久居留證,這種情況分紅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什么情況要填出口收匯表,是因為沒在次年申報上年度的報關單嗎
老師你好,我們公司2023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那里固定資產折舊、攤銷明細那里下面的房屋、建筑物原值與房產稅稅源信息里面的房產原值不一致,查到原因是房產稅稅源里面的房產報少了,我們現在不想動房產稅這塊,要怎么樣把這個房屋、建筑物原值那里給修改一下,不用改賬
老師,對方欠款,用房子抵賬,落到個人名下,走三方協議可以嗎
老師,,企業購買工作服給普通員工穿,計入什么費用呢
企業購買電腦,入什么費用,管理費用辦公費,還是管理費用低值易耗品
老師,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假設是100萬,那么扣除是100萬還是150萬
我公司是商砼企業,現在自產的商砼,硬化場地,修建辦公樓,該怎么做賬?
老師,社保扣款提示三方協議繳款異常怎么回事
發貨時就應該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
只不過現實中很多人都是按照收款和開票來確認收入,他們為了不在賬務留下漏洞,都是發貨不做賬,等到確認開票了,或者收款了在做賬 借應收貸收入貸稅金
這樣容易亂啊老師 發貨了沒收款 不過開票了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可以嗎?收到款了在做主營業務收入什么的可以嗎?
同學您好,如果發貨了,也開票了,就需要確認收入了 借應收 貸收入 應交稅費 同時結轉成本 借主營 貸庫存
發貨了 是開的是進項專票 不是銷項專票噢老師
這個怎么弄?
稅法規定,開票要立馬確認收入了
不管是進項還是銷項嗎?
但是不知道賣了多少錢 而且業務人員銷售金額跟實際收款金額經常不一樣 這可如何是好
同學您好,開票,收入金額就是確認的,銷項稅就也確定了。
根據發票金額確認應收賬款借方,收到款之后確認應收賬款的貸方,應收賬款的借方期末余額,就是客戶還欠的錢,等著以后要賬就行
我說的進項專票開了 不過那是本公司的成本價 賣給客戶價格不知道是多少 銷項稅額填不了 只能在沒收到款的情況下 借發出商品3000 貸庫存商品3000 只能這樣啊 銷售人員老是把銷售金額換來換去真填不了主營業務收入和應收賬款啊
同學您好,根據理論上,你就需要根據合同約定,或者最近銷售同類產品的金額來確認收入了。但是上面說了,許多企業都為了各種目的,發貨時不做賬,等到開票了,或者收款了在做賬,。這種雖然不正規,但是現實中大量企業這么干
因為假如有人來查賬,一看到有發出商品,立馬可以判斷你沒有確認收入,來判定你偷漏稅
但是你發出商品時不做賬,除非檢查人員去盤庫,或者有人舉報,很難發現你沒有確認收入,也不會判斷出你是否偷漏稅
我們每年都會有審計查 所以我在不知道銷售金額是多少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和主營業務收入填什么呢?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可以嗎?
理論上,你只能根據以往的合同或者經驗來預估一個收入入賬
那肯定不行啊 實際收款金額跟應收賬款不一樣了這怎么辦?
先預估一個收入和應收賬款,等到后面開票了,或者金額確定了,在做調整即可
比如預估應收賬款100元,后面說應該是110元,補做一個應收10遠的分錄就行了
感覺這樣好麻煩啊
同學您好,理論上就是麻煩,所以很多企業各種各樣的原因,會選擇上面說的那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