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學員您好! 企業預計使用3年,最終報廢價值8000。就是提前用不了,這個就是最終的變現價值。相當于提前報廢了,到9年的時候賬面價值54000,包括一年折舊44000和最終稅法規定的殘值10000。這個需要跟最終的變現價值8000比。
請問老師算凈殘值的時用的是稅法上的凈殘值還是賬面最終凈殘值,我看例題是稅法上的凈殘值與實際報廢比較的
老師,多選題22 C選項,繼續使用舊設備,最終報廢殘值8000和稅法規定殘值l10000,之間差不也是損嗎?答案沒有算?為什么?
這三個題中 ,都涉及 變現收入 變現凈收入 報廢時殘值收入 最終殘值變現收入 稅后殘值收入 是什么關系呀 怎么感覺題目給的混亂的 第一,第二 圖 表示“變現收入=變現凈收入=稅后殘值收入”(殘值+賬面與實際比較值×稅率) 第二 第三 圖 表示“報廢時殘值收入=最終殘值變現收入”(殘值) 可是變現收入不是等于殘值嗎 變現凈收入 才等于(殘值+賬面與實際比較值×稅率)
這題報廢的凈損失為什么不是用稅法規定的殘值和最終報廢殘值相比較呢?我計算的報廢凈損失是:10000-8000=2000,但是答案為什么是用賬面價值和最終報廢殘值比?
【單選題】4.某公司預計其生產線報廢時的凈殘值為1萬元,稅法規定凈殘值為1.5萬元。已知公司在項目期初對該生產線投入的建設資金為20萬元,投入的營運資金為5萬元。假設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則該生產線報廢引起的現金凈流量為(? )萬元。 A.3.795 B.1.125 C.5.175 D.6.125 【答案】D 【解析】報廢引起的現金凈流量=凈殘值收入+(稅法規定的凈殘值-殘值變現收入)×所得稅稅率+墊支營運資金的收回=1+(1.5-1)×25%+ 5=6.125(萬元),選項D正確。 為什么要加上(稅法規定的凈殘值-殘值變現收入)×所得稅稅率 營運資金是什么,為什么可以收回來
不管什么情況下,都是變現價值。和賬面價值比。因為有期限剛好匹配,有的提前報廢,有的超長使用。任何一種。只要看最終的賬面價值,不管是不是最終規定的殘值,都不會出現問題
那就是說如果沒有提前報廢的話,報廢損益=稅法規定的凈殘值(其實也是賬面價值)-最終報廢殘值。是這樣理解的嗎?
因為有期限剛好匹配,有的提前報廢,有的超長使用。任何一種都是看變現價值和賬面價值,跟稅法規定的沒有關系。有可能最終變現價值不是稅法規定的殘值。
那這題的稅后殘值是多少呢?
賬面價值=450000-(450000-10000)/10×9=54000, 殘值變現相關現金流量=8000-(8000-54000)×25%=19500。 公式為=變現價值-(變現價值-賬面價值)*25%
老師,您說跟稅法殘值沒關系,但是課件的殘值凈收益是用最終殘值-稅法殘值。我有些搞不明白了
教材這里尚可使用的是6年,稅法是5年,賬面價值=84000-10000*8=4000,跟稅法殘值一致。 而這里是不一致。 所以,為了避免有這種差異。不容易出錯,殘值變現相關流量=變現價值-(變現價值-賬面價值)*25%,就用這個公式,去找賬面價值,和變現價值。對于稅法規定的殘值和折舊年限,是計算折舊額的,跟實際現金流的有可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