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請問調增的支出,是不征稅收入對應的不能稅前扣除的支出嗎?能否補充下調增的項目是什么內容?
老師好,請問, 公司電費沒有發票,一年大概3000多元。每月用收據入賬,收據分錄: 借:其他應付款-電費,貸:現金。 年底需要把這個“其他應付款-電費”轉到“管理費用-電費”嗎?分錄:借 管理費用-電費,貸 其他應付款-電費。 然后匯算清繳時,因為沒有發票,再納稅調增? 還是就把“其他應付款-電費”這個余額在賬上放著不管就行了?這樣匯算清繳也就不用調整了。 老師,哪種好呢?
老師好,請問, 公司電費沒有發票,一年大概3000多元。每月用收據入賬,每月收據的分錄: 借:其他應付款-電費,貸:現金。 到年底,需要把這個“其他應付款-電費”轉到“管理費用-電費”嗎?分錄:借 管理費用-電費,貸 其他應付款-電費。 然后匯算清繳時,因為沒有發票,再納稅調增? 還是就把“其他應付款-電費”這個借方余額 在賬上放著不管就行了?這樣匯算清繳也就不用調整了。 老師,哪種好呢?
老師您好,我們是小企業會計準則。2021年總共多記了23萬的管理成本(借: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現在需要把這部分金額轉出,并補繳相應的企業所得稅。問題1:我2022年還沒有結賬,用未來適用法,是不是可以直接在2022年12月份把這部分金額一次性轉出?具體分錄應該怎么錄呢?問題2:錄完分錄之后,還需要去系統里更正2021年的企業所得稅報表和財務報表嗎?2021年虧損7萬,如果調整完這23萬,應該是盈利16萬,那么就需要補繳4000元的企業所得稅。可是如果直接在2021年企業所得稅報表把管理成本減少23萬的話,2022年的數據也會有影響,這不就等同于我多調整了一次嗎?但是如果不調整2021年的報表,2022年虧損30萬,就算去掉這23萬的成本,2022年依然還是虧損,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那需要補繳的4000元怎么體現呢?謝謝!
老師,小規模匯算有68800元獎補資金不征稅收入填了A105040表,調減。還有71220.54需要調增就平了,調增是1、全部放其他,還是2、A105040支出金額+其他一起調增 哪種風險小?
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采用表結法結轉本年利潤,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 25%。2019 年相關業務資料如下: (1)年初未分配利潤為 0。全年實現營業利潤 127 萬元,取得營業外收入 20 萬元,發生營業外支出4 萬元。 (2)經查,按稅法規定需調整的納稅事項有:職工福利費開支超過準予扣除標準的金額為 1.2 萬元,工會經費超過準予扣除標準的金額為 0.8 萬元;營業外支出中有 1 萬元為稅收滯納金,投資收益中有 2 萬元為本年實現的國債利息收入;其他應調減的應納稅所得額為 8 萬元。 (3)與所得稅費用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料,遞延所得稅負債年初數為 2 萬元,年末數為 3 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年初數為 2 萬元,年末數為 1 萬元。 要求: 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題。(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根據全部資料,甲公司 2019 年實現的凈利潤是( )萬元。 不明白怎么算出107的
出納那邊什么叫做白條抵庫
一直有在分攤房租,現在收到發票了把之前的沖銷了,之后每個月進行分攤又怎么寫分錄呢
為我們企業安裝設備的工人住宿費,專票可抵扣嗎?
你好老師,我想問一下出口退稅首單核實稅務局來公司都會問什么問題?目前是他們讓準備的資料都準備齊全報過去了
老師,未開票收入每個季度不報,年底報一次行嗎
老師給短期員工發勞務費也是走個稅申報嗎?
私車公用按公里數補貼要交個稅嗎
已知4月需繳增值稅額3萬元,如何通過公式求出進項稅額?
老師,我們公司要開發票給個人,這個人要拿這張發票去理賠,這張發票怎么開?要這個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嗎?
這是2024年的一筆分錄,金額記錯了,原材料微電子組件正確的應該是143.4;預付賬款應該是407.53;現在應該如何更正呢?
22年度多計提工資和有些白條支出,實際不用調增這么多,為了不退稅
不征稅對應不能稅前扣除是指哪些?不太懂
同學你好,一般而言,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因此,如有不征稅收入,但沒有調增相應的不征稅支出,可能引起稅局的詢問。如有此類支出,建議納稅調增。另外,如有白條支出,2023年5月匯算清繳之前尚未支付的職工薪酬,也需要納稅調增處理。
好的 那就不征稅收入和支出對應填相同,剩下放其他可以吧
不征稅收入 22年已經交過所得稅了
同學你好,如是白條支出填在其他行,如是匯算清繳前未支付的職工薪酬,填在職工薪酬行。
好的 謝謝老師,那23年應付職工薪酬這部分未發放工資就一直掛賬嗎?需要怎么處理
實際是計提工資后又以報銷形式發放了,導致多計提這部分費用
同學你好,如后續是以報銷形式發放,可考慮調整分錄,反沖之前的計提工資,然后按照報銷內容相應計入管理費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