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描述清楚具體問題;? 這樣好有老師具體回復;? 重新提問? 描述即可? ??
這個分錄是什么意思,麻煩老師解釋一下
這是什么意思??麻煩老師幫忙解答一下
老師,這個是什么意思呀?麻煩解析一下
老師,這個沒有解析,麻煩幫我解析一下,還是不理解這個題的意思
老師,這題啥意思,麻煩解析下
老師,通常我們項目上的發貨是先發貨,然后等到項目驗收才能開票到款,那材料采購入庫了在出庫了這什么時候結轉成本呢?分錄咋寫
過節費單獨發放還是隨工資一起發放
老師 小規模繳納增值稅 季度是30萬 還是45萬是臨界點?
老師麻煩問一下,借管理費用-招待費,貸現金,這張憑證的后面是不是不能只有一張發票,還要附上報銷單,對吧
請問收到材料專票并入庫的庫存商品,還沒有銷售出去是不是不用結轉成本
您好老師!我想咨詢一下,這個企業所得稅年報期500萬一次性扣除了,以后年度折舊調增。我的疑問是圖中紅圈本年累計折舊數。和期間費用折舊數對不上,原因是因為期間費用折舊是實數。但是在這一年中,固定資產有清理 所以累計折舊轉出來一部分數。所以105080累計折舊這個表本年累計這個數 就是減掉了清理資產折舊的那個數。我應該怎么填,如果填實數的話,累計折舊余額就會對不上。 2.
公司沒有工會可以不按照工資比例交工會費嗎?
稅務風險評估報告是哪個公司出的嗎?
請教,實際收的水費發票一般含免稅金額,就會導致應交稅費簡易征收(貸方與借方差額)金額與實際值出現差額,怎么辦? 比如代收103,收入100,增值稅3 代付91.5元,成本90 增值稅1.5 賬面簡易征收1.5 而實際103-91.5=11.5/1.03*0.03=0.33
老師好,總公司和非獨立核算的分公司之間的資金流動需要開票嗎,比如分公司員工的社保工資發放是總公司把錢劃撥給分公司,這樣需要開票嗎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舉例具體看看? ;你可以看一下以下案例,這是出口退稅會涉及的一個科目,一言半語講不清楚哦,需要整體學習。 如今多數企業的銷售都是既有出口,又有內銷。而當期出口產品所實際消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在實際中難以準確核算。于是,會計“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科目也就應運而生,對進出口企業的會計賬務處理也有了新的要求。 一、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的核算 企業應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下增設“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 1.記錄企業按照“通知”規定的退稅率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對確因出口比重過大,在規定期限內不足抵減的,不足部分可按有關規定給予退稅,?企業在實際收到退稅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二、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 其中: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產品離岸價+國家規定的該產品出口退稅率 而“當期(實際)應退稅額”應該怎樣確定呢?它取決于當期期末“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方余額與計算出的“當期免抵退稅額”的金額的比較,誰小取誰;但如果當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余額在貸方,表示企業要實際繳稅,就沒有實際要退的稅款了,這時“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等于零,“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就等于“當期免抵退額”。 “當期免抵退稅額”即是“出口退稅”的金額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當期(實際)應退稅額”計入“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案例描述】 A企業外銷產品離岸價2萬元,退稅率13%,按三種情況分別做會計處理: 1.“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期末余額為借方2?800元; 2.“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期末余額為借方2?000元; 3.“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期末余額為貸方1?000元。 【案例分析】 首先計算,當期免抵退稅額=20?000×13%=2?600(元) 其次,分別確定三種情況下的當期(實際)應退稅額。 1.當期末“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為借方余額?2?800元大于“當期免抵退稅額”2?600元,按“誰小取誰”的原則,故取2?600元,則“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為2?600元。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實際)應退稅額=2?600-2?6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2?6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2?600 2.當期末“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為借方余額?2?000?元時,2?000元小于計算?出的“當期免抵退稅額”2600?元,按“誰小取誰”的原則,故取2?000元,則“當期(實際)應退稅額”是2?000元。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實際)應退稅額=2?600-2?000=6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2?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6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2?600 3.當期末“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為貸方余額1?000元時,因為是貸方余額,說明企業本月還需要繳稅,“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等于零。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實際)應退稅額=2?600-0=2?6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2?6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2?600 綜上,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是會計核算中一個重要科目,它關系著進出口企業的經濟業務往來,更是稅務監管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算科目,尤其在新的財務制度下,財務人員一定要做好此類科目的細化,歸集特殊情況時賬戶借貸科目的分類,只有不斷完善會計的賬務處理,才能有助于進出口企業的未來發展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