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股收益:用凈利潤 15000 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9000,即?15000÷9000≈1.67。稀釋每股收益:先算增加普通股股數,擬行權股數?50×18 = 900萬股,按公式得出增加股數為 300 萬股;再用凈利潤 15000 除以(9000 %2B 300),即?15000÷9300≈1.61?。
問題:甲公司2016年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800萬元,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除認股權證外)為2000萬股,該普通股平均每股市價為6元,2016年1月1日,該公司對外發行300萬股認股權證,行權日為2016年3月1日,每份認股權證可以在行權日以5.2元的價格認購本公司1股新發行的股份,則甲公司2016年稀釋每股收益為( )元。 A.0.30 B.0.35 C.0.39 D.0.40 ??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具有稀釋性的股數=300-300×5.2/6=40(萬股),稀釋每股收益=800/(2000+40)=0.39(元)。 為什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認購權證的40股不用加權平均,不是說2016年3月轉股嗎
甲公司2×18年1月1日起向其200名管理人員每人授予3萬份股票期權,該股票期權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為每份15元。根據協議約定,甲公司管理人員自授予日起每年年末可行使1萬份股票期權(分期行權),甲公司2×18年和2×19年均未有人員離職,并預期將來也不存在管理人員離職現象。由于股價因素的影響,上述管理人員在2×18年及2×19年均暫未行使股票期權。 請問2020年應確認的管理費用是多少?
華東公司為上市公司,2017年1月1日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15000萬股。2017年,華東公司發生以下與權益性工具相關的交易或事項:4月1日,定向增發6000萬股普通股作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對價,于當日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7月1日,根據股東大會決議,以2017年6月30日股份為基礎分派股票股利,每10股送2股;10月1日,根據經批準的股權激勵計劃,授予高級管理人員3000萬份股票期權,每份股票期權行權時可按5元的價格購買華東公司的1股普通股;華東公司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普通股平均市價為每股10元,2017年度凈利潤總額為12600萬元,其中歸屬于華東公司普通股股東的部分為11700萬元。華東公司201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是()。 參考解析: 基本每股收益=11700/[(15000 + 6000 X 9/12) X 1.2]=0.50(元) 算每股收益不算授予的股票期權嗎?
2 × 15年度,甲公司 實現凈利潤 500 萬元,發行在外普通股( 不含 限制性股票)加權平均 數為 200萬股,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每股 1元;甲公司估計三年中 離職的管理人員 合計為 80 人,當年年末有 30名管理人員離職。 假定甲公司 2× 15年度當期普通股 平均市場價格 為每股 35元。 【答案】 稀釋每股收益 = 5 000 000÷ [2 000 000+( 59 991.78- 18× 59 991.78÷ 35) ] 這里稀釋每股收益德時候,為什么不考慮現金股利
三某公司20×8年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7500萬元,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程,也的實施平均數為125000萬股年初已發行在外的潛在普通股有;(1)股份期權12000萬份,每份股份期權擁有在授權日起五年內的可行權日以8元的行權價格購買1股本公司新發股票的權控制利(2)按面值發行的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630000萬元,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降低為1.6%,轉股價格為每股12.5元;(3)按面值發行的三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1100000萬元,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為1.%,轉股價格為每股10元,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為12元,年度內沒有期權被行權,也沒有可轉換公司債券被轉換或贖回,所得稅稅率為25%假設不考慮可轉換公司債券在負債和權益成分的分拆。要求計算該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的每股收益
酒店服務型行業,注冊資本200萬,資產實質3500萬,借款3600萬用于經營,欠貨款200萬,實質經營虧損,無法達到1年內還款,利息也未進行計提,面臨高個稅稅務風險,該怎么處理呢?
老師,請問附圖的分錄對嗎?
公司投資支出款手工記賬怎么記
你好老師應付賬款已經付完款了,發票已經5年了沒有開,企業已經不存在了,賬務如何處理?
你好老師應付賬款已經付完款了,發票已經5年了沒有開,企業已經不存在了,賬務如何處理?
2024年度匯算清繳里調出的業務招待費8000多元,那么利潤多了8000多元,請問老師:2024年度利潤表中如何調整?
純利潤的情下200萬交多少稅,個體工商戶
老婆是法人存在負面清單,更放老公做法人可以嗎?
老師請問怎么區分勞務和服務
存在負面清單更放法人可以嗎?
18萬是分三年行權的老師,一年6萬股
現在是第一年末,計算第一年末的稀釋每股收益
就是這樣計算的哦
第一年行權價格=10 小于15(具有稀釋性),第一年股數增加=50*6-50*6*10/15=100 第二年行權價格=10+8*1/2=14小于15(具有稀釋性),股數增加=50*6-50*6*14/15=20 第三年行權幾個=10+8*2/3=15.33大于15 不具有稀釋性
參考答案是這個,老師看一下,為什么跟你不一樣
第一年行權價格 10 元小于市價 15 元,具有稀釋性。因為期權持有者可行權以低價獲股,會增加普通股股數。股數增加計算:擬行權股數\50×6 = 300萬股,按公式可得增加股數為50×6 - 50×6×10÷15 = 100萬股。第二年行權價格10 + 8×1/2 = 14元小于 15 元,具有稀釋性。考慮了期權公允價值分攤,使行權價格低于市價,仍會促使持有者行權增加股數。股數增加計算:擬行權股數不變,增加股數為50×6 - 50×6×14÷15 = 20萬股。第三年行權價格10 + 8×2/3≈15.33元大于 15 元,不具有稀釋性。因行權價高于市價,持有者不會行權,不會增加普通股股數。
行權價格的計算為什么跟你之前說的不一樣呢?這樣答案算出來我也是知道稀釋的,我主要不理解的是行權價格的計算為什么加了期權公允價值呢?
因為他不具有稀釋性
老師,您到底有沒有在看我問什么呢?我答案發給您寫了股數增加,我當然知道股數增加會稀釋每股收益啊,我問的是為什么行權價格那樣計算?您別已讀亂回啊
因為他考慮了期權公允價值分攤
這里為什么考慮期權公允價值的分攤呢?
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是企業為獲取職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如股票期權)的交易。根據會計準則,企業應當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同時計入資本公積中的其他資本公積。 在本題中,期權的公允價值為8元,分三年行權,所以需要將期權的公允價值在三年的等待期內進行分攤,每年分攤的金額計入當期費用,從而影響凈利潤。這是為了準確反映企業因股份支付而承擔的成本或費用,以及對凈利潤的影響,使得財務報表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