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你的問題是什么
@樸老師不要回答了, 下列表意行為中,屬于準法律行為的是( )。 A.承諾遲到通知 B.立遺囑 C.訂立合同 D.拋棄所有權 【答案】A 【解析】選項BCD:屬于法律行為。 問:D為什么不是事實行為?
下列各項中,屬于民事法律行為中的負擔行為的是( )。 A.拋棄手鐲 B.轉讓小汽車所有權 C.保密義務 D.建造房屋 正確答案 : C 【知識點】民事法律行為理論 答案解析 : (1)選項AB:屬于處分行為;(2)選項D:屬于事實行為。 問題:老師好!如何讓理解保密義務的法律行為,謝謝
根據物權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物權變動的原因中,屬于法律行為的是( )。 A.拋棄物權的行為 B.無主物的法定取得 C.先占 D.罰款 正確答案 : A 【知識點】其他知識點 答案解析 : (1)選項BC:屬于法律行為之外的法律事實;(2)選項D:屬于公法上的原因。 問題:法律行為是基于雙方意思表示把,A拋棄只是一方認可就可以啊,所以屬于事實行為啊?
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是根據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單方民事法律行為的是( )。 A.立遺囑B.贈與C.無權代理的追認D.委托代理的撤銷 正確答案 : B 【知識點】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答案解析 : 選項B:屬于雙方民事法律行為。 問:老師給解釋一下無權代理的追認,這里不太理解 答:甲在代理權到期后,仍然以乙的名義與丙簽訂合同,丙找乙履行合同,乙按照合同履行了相應的義務,這是對甲代理權的追認。 問題:這不是雙方的行為嗎?怎么確定為單方呢?
下列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民事法律事實中,屬于行為的有( )。 A.甲患癌癥去世 B.乙出于好意喂養戊家走失的小羊 C.丙與丁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 D.己侵占了庚的房屋 E.辛的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已經經過 正確答案 : B,C,D 【知識點】民事法律事實 答案解析 : (1)選項AE:人的死亡和時間的經過,屬于自然事實;(2)選項B:屬于無因管理行為、非表意行為(事實行為);(3)選項C:屬于表意行為;(4)選項D:屬于侵權行為、非表意行為(事實行為)。 問題:民事法律關系VS民事法律事實 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事實,不太理解2者的關系,也不太理解題干的意圖
老師酒吧充值送酒給客人怎么做賬啊
老師你好,我是新成立的公司,3月有一筆收入進公戶,但是我當時還沒做稅務登記,這張票開出開入都在四月,那我可以把賬也做在四月嗎?
差額征稅的行業可以取消差額征稅按常規的行業去銷項減進項報稅嗎,
老師我們是石家莊小規模納稅人, 需要給邢臺項目開發票,1、開外管證時,今天要開24000元發票,合同金額我寫多少?合同金額20萬的話,那我開外管證時合同金額寫24000元?還是20萬? 2、我們老板給的是電子版合同,只有合同簽訂日期2024年12月,工期大概35日,那外管證合同有效豈止時間我咋寫? 3、我們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季報,所得稅季報!4月份不含稅異地開票金額超過10萬元了,我還需要4月底預交增值稅和所得稅款嗎
我們是外貿企業,我們申報了一筆退稅款,供應商是第一次供貨,稅務發了函調給對方稅務局,對方稅務局回復函調說手續不全,要讓我們出口轉內銷,但實際貨物是不需要退回來再銷售的,比如進貨金額80萬,進項稅7.2萬,出口銷售100萬,退稅率9%,請問這筆業務如何做會計分錄,如何填寫納稅申報表
某公司,之前的固定資產沒計提過,怎么重新開始做賬計提
我這個問題問到一半就結束了怎么弄?
2024年補交2017年的一個銷售未入賬的固定資產的增值稅,并且稅局那邊幫更改了2017年的增值稅申報表(在2017年的增值稅申報表里增加了這筆為未開票收入),請問這筆補稅的完整分錄是什么?需要還原業務做賬嗎?網上搜的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這里怎么解釋?
請問休了婚假,績效能不能不發?
請問老師怎么理解?廠家返利
還是沒看懂法律行為和準法律行為有什么區別。是一個是立合同醫囑,另一個是口頭說說嗎比如原諒? 準法律行為:由法律直接規定民法效果的行為人的表意行為,包括意思通知(即內心意愿的告知,如要約拒絕、履行催告)、觀念通知(即對客觀事實的告知,如承諾遲到通知、債權讓與通知)和情感表示(即情感表達,如被繼承人對繼承人的寬恕)。 準法律行為與法律行為最大的在于:準法律行為是法律直接規定行為效果,而法律行為是根據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相應的效果。 立遺囑、訂立合同、拋棄所有權都以當事人意思表示為核心,是根據當事人的想法發生相關效力,而不是有法律直接規定的。 還是沒懂兩者區別。
還是沒看懂法律行為和準法律行為有什么區別。是一個是立合同醫囑,另一個是口頭說說嗎比如原諒?
法律行為和準法律行為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是否直接由法律規定其法律效力。 法律行為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并能夠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例如,簽訂合同、簽署遺囑等都是法律行為,因為它們具有法律效力,一旦違反,可能會產生法律后果。 準法律行為則是由法律規定,但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行為。例如,要約和承諾就是準法律行為,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但一旦違反,并不會直接產生法律后果,而是需要法律來判斷其有效性。 簡單來說,法律行為是法律規定的行為,而準法律行為是既由法律規定,又基于行為人意思表示的行為。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其法律效力和產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