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學,老師給你詳細解答一下就明白了 因為第一個圖片前提是非同一控制下,是按照第一次賬面%2B第二次支付的價格; 第二個圖片的前提是同一控制下,一個集團的,是按照被投資方凈資產份額計算的,也就是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乘以持股比例計算; 所以背景不同,計算方式不同
兩個都是追加投資形成控制,如果是權益變成本,原權益賬面十新投入公允價確定長投成本法下初始入賬成本。到底什么時候會用被投資方所占最終控制方凈資產賬面價值的份額。題目告訴是最終控制方的公允價就不用,直接第一次賬面十第二次對價,如果題目有最終控制方賬面價值,則用兩次總比例╳賬面?是這樣理解??
老師,1.第一張圖片中,權益法調整時標注綠色的“剩余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指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也就是在沒有計提減值的情況下,應該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是嗎?2.第二張圖片,個別報表權益法調整,第一步投資時點的調整,因為剩余長期股權投資成本600*40%=240,投資時點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500*40=200,240大于200,所以不用調整,是嗎?3.合并報表處理,規定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余股權的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始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那么第二張圖下面計算時為什么要加上25?第三張圖,合并報表的后面兩個分錄如何理解呢?
老師 這個答案為什么說多次交易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合并成本=原持有股權部分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新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合并前是長投權益法、 合并后是非同控長投成本法,應該是原賬價+新公允吧?
老師,同控下通過多次交易實現合并,最后一次實現合并時,原來的金融資產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是按公允價值還是賬面價值沖掉呢?還有 非同控下通過多次交易實現合并時,最后一次實現合并時,達到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和第一次,第二次的金融資產或者固定資產有沒有借差和貸差?具體是記入哪里呢?
老師好,多次購買取得的長投入賬價值怎么算?比如第一次購買20%公允是2000,那入賬價值就是2000*20%=400加上稅,那第二次購買50%,假如說被投資方公允價值為2600怎么算此時此刻的長投入賬價值
老師,設備折舊,最終進了表情。這操作算不算稅前扣除了?我們這個錢來原政府撥款??顚S?,稅務說如果適用于不收稅征收收入必須符合條件,折舊不能稅前扣除。我這折舊進入表情的算嗎?
老師,我想要15%的利潤,如果成本是85元,銷售應該怎么計算呢?如果知道銷售價102,利潤15%,成本怎么計算呢
出口報關訂單可以不申請免抵退嗎?正常交稅 因為買廠房,園區有稅收要求,達到要求才能辦理房產證
小規模當月開完專票不需要再單獨計提增值稅吧因為開多少交多少,附加稅照提?
請問殘保金申報的時候員工人數和工資總額都是系統自動帶出來的,他這個基數是從企業所得稅年報帶出來的還是從工資薪金申報系統帶出來的
老師,我是做門店餐飲的報表,想請問一下,老師報損的是算在主營業務成本里面,還是算在庫存商品里?
法人租賃其他個人房屋用于公司辦公,房租由法人付,是由需要房東開發票?
個稅年度匯算如果有兩個單位的話是不是都得申報?
老師,我每月工資5000,然后獎金拿18萬,有社保和專項扣除扣除,這個我按綜合所得還是單獨申報
資產負債表里什么情況下會導致所得稅費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