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所以沒有暫時性差異。 后面是合并報表認可公公允價值作為賬面價值,而計稅基礎等于原來的賬面,此時賬面和計稅基礎不一致,會有暫時性差異。 賬面計稅基礎一致是沒有暫時性差異的,不一致會有暫時性差異。
請問下面兩段話有什么區別,一會兒說計入資本公積,一會兒又計入商譽,搞不清: 1.非同控評估增值或者減值,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計入資本公積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稅合并形成的商譽,由于商譽本身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即商譽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因為如果要確認,必然增加商譽的賬面價值,由此商譽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又有差異,如此形成循環,所以準則規定這種情況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稅合并中取得的各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此時應該調整合并時確認的商譽的金額。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不區分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而賬面價值應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對應科目為商譽 2.非同控合并報表購買日評估增值或者減值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對應科目為資本公積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不區分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而賬面價值應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對應科目為商譽 2.非同控合并報表購買日評估增值或者減值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對應科目為資本公積
(1)在合并情況下,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被購買方的賬面價值,而賬面價值應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由此 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其對應科目為商譽。 (2)在并情況下,商譽的計稅基礎為0,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因企業合并成本固定、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 債,則減少考慮遞延所得稅后被購買方可辨 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增加商譽,由此進入不 斷循環狀態。 請問以上(1)和(2)都是屬于非同一控制免稅合并的遞延所得稅處理方法,為什么處理方法不一樣?
(1)按照會計準則規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確認了商譽并且按照所得稅法規的規定商譽在初始確認時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如:吸收合并時應稅合并,初始確認時不產生暫時性差異)的;(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不區分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而賬面價值應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對應科目為商譽。 請問上述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商譽在初始確認時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不產生暫時性差異;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初始確認時計稅基礎等于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產生暫時性差異。請問兩者區別在哪里?
你好,上個月我們公司和另一公司合作,我們派出藝人演出,我們公司已經開發票給合作公司了,現在對方公司要我方藝人完稅證明說是稅務局要的,這個我們能不能直接跟稅務局對接,不想給對方公司這些。
老師,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銷項這種是走的無票收入嗎
教育機構月度如何確認收入費用和支出
請問有一家公司沒有收入,也幾乎沒有成本,銀行賬上沒有進出賬,沒有現金交易,現在目前就是記提每個月的工資,就是法人夫妻的,但是也沒有錢發,就是開個手據,收到法人的借款,來做工資,我就想問下,這個工資還有沒有必要繼續計提,現在也沒有申報社保了,因為也沒有錢交了,但是還不能注銷現在。請問現在要怎么辦呢
以2000元為基數,自2024年9月1日參照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標準得到的利息是多少?
個體戶2024年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需要補稅1000,請問怎么做分錄呢?
計提及繳納工傷保險時, 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100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傷保險100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傷保險100 貸:銀行貨款 現在收到退回工傷保險20,怎么做分錄呢?
28期2025年4月11號晚上的課沒找到直播回放,老師是不是忘記上傳了
老師 我們公司有兩個持股人 一個是個人 一個是公司 公司的那個在2024年4月5日把名字改了 問題一:現在我們做2024工商年報的時候用改名前的還是改名后的? 問題二:2024年3月做2023年工商年報的時候他還沒改名字我用的是之前的名字現在要改回來嗎?
公司缺成本費用票,老板想要找勞動派遣公司開發票,其實并不是真實業務,如果做到合同流資金流發票流三流一致,可以嗎?
你好 請問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那么如果賬面價值以公允價值計量,計稅基礎也同樣以公允價值計量,所以不產生暫時性差異嗎?請問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賬務處理的異同點?
你好 請問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那么如果賬面價值以公允價值計量,計稅基礎也同樣以公允價值計量,所以不產生暫時性差異嗎?--題目說的是免稅的吸收合并,免稅,計稅基礎是原賬面,賬面價值也是原賬面,如果你說按公允,則是應稅合并,應稅,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都是按公允,也是沒有差異的。 請問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賬務處理的異同點?--吸收合并在個別報表確認具體資產負債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毓珊喜⒋_認長投。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是應稅合并,由于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不產生暫時性差異,如果吸收合并是免稅合并,由于計稅基礎等于零,形成暫時性差異,但不做遞延所得稅負債處理;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無論是應稅還是免稅,由于賬面價值反映公允價值,計稅基礎反映原購買方計稅基礎,所以都會形成暫時性差異,并做遞延所得稅處理。 請問以上理解對嗎?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是應稅合并,由于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不產生暫時性差異,--是的。 如果吸收合并是免稅合并,由于計稅基礎等于零,形成暫時性差異,但不做遞延所得稅負債處理;----如果免稅,則是,稅法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都是認可原賬面價值,沒有差異。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無論是應稅還是免稅,由于賬面價值反映公允價值,計稅基礎反映原購買方計稅基礎,所以都會形成暫時性差異,并做遞延所得稅處理。--感覺你有些亂了,你先按原文掌握,先背下來,以后再慢慢理解。----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不區分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而賬面價值應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對應科目為商譽。 請問以上理解對嗎?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不區分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而賬面價值應反映購買日的公允價值。 請問上述的“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這句話如何理解?是指現在的購買方的計稅基礎是根據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與其持股比例計算的,還是現在的購買方計稅基礎等于被購買方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呢?這里“現購買方”與“原購買方”是什么關系呢?
請問上述的“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維持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這句話如何理解?---就是比如購買方的存貨,成本是100,計稅基礎認可成本就是100,出售了賣價120,則利潤120-100=20,按20交稅,維持原來的計稅基礎也就是稅法認可的成本是100,(如果存貨評估的公允價值是105,而稅法認可105作為計稅基礎,就是沒有維持原來的計稅基礎。出售按120-105=15交稅) 是指現在的購買方的計稅基礎是根據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與其持股比例計算的,還是現在的購買方計稅基礎等于被購買方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呢?--和持股比例無關,而是現在的購買方計稅基礎等于被購買方原購買方的計稅基礎。 這里“現購買方”與“原購買方”是什么關系呢?原購買方是出售方,把企業賣給了現在的購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