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每股凈資產是時點指標,用年末那個時點的股數就好了,不要用加權平均股數
四季老師 這個基本每股收益的公式我會 凈利潤/普通股股數 但是這個題里面我不明白那個11000+50我00*3/12這個5000*3/12是什么意思 稀釋每股收益就更不懂了
四季老師 這個2018年的每股收益 不會算了 凈利潤/普通股股數 但是這個2000在2017年是新發所以考慮時間的問題 2018年就不考慮了對嗎?直接按2000算 這個地方有點懵 我可能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有點還不是很會算
不悔老師麻煩回答下, 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按照其稀釋程度從大到小的順序計入稀釋每股收益,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假設每股收益是=1000/1000=1 稀釋程度最大的是年初按照10元增發的1000股,當日市價為20元 增加的普通股股數為1000*(20-10)/20=500,時間權重為12/12 所以稀釋每股收益是=1000/(1000+500) 稀釋程度第二大的是年初按照10元增發的100股,當日市價為20元 增加的普通股股數為50 所以稀釋每股收益是=1000/(1000+500+50) 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分母先加500還是先加50,沒差誒?
四季老師 這個每股凈資產我知道是市價/股數 但是這個股數搞不懂 為啥年末數和第二問的基本每股收益普通股數不一樣了?
麻煩真正懂的老師回答,不要亂接問題,請尊重下我的提問,謝謝 每股收益里面講到的,如果分配股票股利,需要重新計算每股收益的比較數據。 比如2018年的財報,公司在2018年分配了股票股利500,原來的普通股數量是1000,2018年凈利潤是2000。 2017年的凈利潤是3000。2017年普通股數量是1000。 那么2018年的基本每股收益是2000/(1000+500)=1.33 2017年當時財報上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是3000/1000=3 2018年財報上的上年基本每股收益不能炒2017年財報上的3,而是要調整為3000/(1000+500)=2 不過只需要修改【2018年財報上】的上年數為2就行,不需要去改2017年的財報。 對嗎?
老師當月無收入不結轉成本,那后面有收入的時候成本是按收入的百分比結轉嗎?結轉的時候原始憑證附什么
公允價值模式那個投資性房地產轉到非投,貸方為啥計入到其他綜合樓收益,還是不明白
老師,假如我們開這個混凝土的發票,可以開出這個混凝土商品的完稅證明嗎?還是完稅證明只能開什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種的額,因為我們老板就是要這個混凝土的完稅證明的
固定資產減值了會計憑證怎么做?
老師請問這個表格沒有修改權限怎么回事?開始下面一欄是灰色的
我是免增值稅的個體戶,做賬的時候 收入的憑證要不要著應交增值稅
老師,無收入就不結轉成本,那人工成本也先計入勞務成本,也不結轉嗎
老師,假如我們開這個混凝土的發票,可以開出這個混凝土商品的完稅證明嗎?還是完稅證明只能開什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種的額,因為我們老板就是要這個混凝土的完稅證明的
老師,你好,我公司新入職一位60歲退休人員,這種發放工資是能正常走工資?
實際消費了2萬,對方開票開多了開成3萬了。這種票拿來入賬和當附件會有問題嗎
基本每股收益=凈利潤/股數,凈利潤是時期指標,是指一年的凈利潤,所以股數也要用時期指標,要用一年的加權平均股數 每股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總額/股數,所有者權益是時點指標,就是某年12月31日這個時點的所有者權益總額,所以股數也用時點指標,就是用某年12月31日這天的股數就可以
2020年12月31日這個時點普通股股數=10000%2b10000/10(股票股利的)%2b4500(6月1日發行的)-1500(12月1日回購的)=14000
我就是沒理解這個4500為什么不考慮時間權重了呀
時點指標,每股凈資產是時點指標,你只要求出2020年末這個時點公司有多少普通股,時期指標才要考慮權重,老師講課的時候應該有跟講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這兩個概念吧 2020年末的股數=期初股數%2B本期發行-本期回購,時點指標不考慮權重
好的老師 好像沒有講 或者講了沒重點說吧 沒印象
我是這樣記得哈,就是求每股凈資產的時候用的是時點指標,股數不要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的時候是時期指標,以為凈利潤是一年的利潤,所以分母股數也要一年的加權平均股數,分子和分母要么都用時期指標要么都用時點指標,如果一個用時期一個用時點,就不匹配了
老師這個理解好 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的區別 剛才還懵 現在清晰了
加油加油沖沖沖加油沖